《蝶恋花·题沈乙庵丈仿云林碧梧清溪小帧。丈作画时方摄安徽提刑》

时间: 2025-01-04 07:39:32

云和秋林桐叶大。

琴筑徐鸣,碧绕溪堂左。

那得茅庵留乞我。

织帘倦后摊书坐。

风竹疏疏霜柳亸。

一角微茫,天半寒烟锁。

杯底晴岚青婀娜。

不缘遽唱家山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题沈乙庵丈仿云林碧梧清溪小帧。丈作画时方摄安徽提刑
作者: 金兆蕃 〔清代〕

云和秋林桐叶大。琴筑徐鸣,碧绕溪堂左。
那得茅庵留乞我。织帘倦后摊书坐。
风竹疏疏霜柳亸。一角微茫,天半寒烟锁。
杯底晴岚青婀娜。不缘遽唱家山破。

白话文翻译:

在云和的秋天,林中的桐叶繁茂。琴声悠扬,溪水环绕着我的书房。
我如何能在这茅庵中长久留下来呢?织就的帘子后,疲倦后我坐下来翻阅书籍。
风中竹子稀疏,霜打过的柳树摇曳不定。在屋角微微朦胧,半天的寒烟笼罩着。
杯底的晴岚,如青色的舞姿轻盈摇曳。我不能轻易高唱《家山破》。

注释:

  • 云和:指的是云和县,位于浙江省,因其自然风光而著名。
  • 桐叶:桐树的叶子,象征着秋天的萧索。
  • 琴筑:指琴声和筑(古代一种乐器)的声音。
  • 茅庵:用茅草搭建的小屋,象征隐逸生活。
  • 织帘:用竹子或丝线编制的窗帘。
  • 寒烟锁:寒冷的烟雾环绕,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兆蕃(约1630-1699),清代诗人,字君亨,号鹤洲,晚号竹轩,出身于书香门第,擅长诗词和绘画。他的作品多以自然风光为题材,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金兆蕃隐居于云和的时期,描绘了秋日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宁静。此时,作者或许面临人生的思考与选择,渴望远离喧嚣,寻求内心的平和。

诗歌鉴赏:

《蝶恋花·题沈乙庵丈仿云林碧梧清溪小帧》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对秋林桐叶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富有诗意的意境。琴声和流水的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与宁静。

“那得茅庵留乞我”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但同时又表现出一种无奈和焦虑,似乎在反思自己的处境。接下来的“织帘倦后摊书坐”则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状态。

最后一联的意境更为深沉,风竹、霜柳与寒烟交织,呈现出一种朦胧而清冷的画面,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超脱的境界,然而又因为内心的牵挂而无法高歌。这种情感的纠结与对自然的热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的核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和秋林桐叶大:描绘了云和的秋天,桐树的叶子已经变得茂盛,暗示着季节的变迁。
  2. 琴筑徐鸣,碧绕溪堂左:琴声悠扬,溪水环绕,展现诗人宁静的生活环境。
  3. 那得茅庵留乞我:表达诗人想要隐逸却又感到无奈的情感。
  4. 织帘倦后摊书坐:疲倦后坐下来翻书,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5. 风竹疏疏霜柳亸:风中竹子稀疏,霜打过的柳树摇曳,描绘出秋天的冷清。
  6. 一角微茫,天半寒烟锁:屋角朦胧,寒烟笼罩,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7. 杯底晴岚青婀娜:酒杯底部的晴岚,如青色的舞姿,展现了美丽的自然景象。
  8. 不缘遽唱家山破:诗人在此刻无法高歌,表现出一种对过往的眷恋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杯底晴岚青婀娜”,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美感。
  • 拟人:如“霜柳亸”,赋予柳树以生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词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词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奈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生活之间的挣扎与寻求内心平和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和:代表一种理想的隐逸之地。
  • 秋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琴声:象征着艺术与内心的和谐。
  • 竹、柳:代表自然的清冷与孤独。
  • 寒烟:象征着内心的迷茫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琴筑”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个地方
    • C. 一种书籍
    • D. 一种饮品
  2. “杯底晴岚青婀娜”中的“晴岚”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女人
    • B. 迷人的自然景象
    • C. 一种酒
    • D. 一种乐器

答案:

  1. A. 一种乐器
  2. B. 迷人的自然景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蝶恋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有描绘秋天景色的特点,但李清照的词更多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内心的感伤,而金兆蕃则侧重于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的结合。两者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金兆蕃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