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广陵桑楚孰斋中同杜茶村、邓孝威、宗鹤问赭子咏杏,和秦少游原韵》
时间: 2025-01-04 09:44: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广陵桑楚孰斋中同杜茶村、邓孝威、宗鹤问赭子咏杏,和秦少游原韵
隋苑迷楼,曲江问渡。
芜城景色今何处?
路人遥指杏林来,
春光点染还非暮。
携手联翩,此心如素。
封花啸味觞无数。
忽然齐唱踏莎行,
依依耐可花间去。
白话文翻译
在隋代的园林中迷失了方向,曲江边的人问着渡口的方向。
如今芜城的美景又在何方?
路人遥遥指向杏林,
春光虽好,却尚未到暮时。
携手漫步,心中清白如素。
美酒与花香交融,令人沉醉无数。
忽然间大家齐声唱起《踏莎行》,
依依不舍想在花间游玩。
注释
字词注释:
- 隋苑:指隋朝时期的园林。
- 曲江:指长安附近的曲江河,常作为游赏之地。
- 芜城:指景色杂乱的城市。
- 杏林:杏树的树林,春季的象征。
- 携手联翩:手挽手,形容友人间的亲密。
- 啸味:指吟唱的声音,形容美酒的芬芳。
典故解析:
- 踏莎行:原为一种曲调,诗中提及的《踏莎行》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曲子,表达了游玩时的欢乐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肃润,明代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诗人与友人游玩于广陵,感受到春光与友情的融洽,因而作此词以抒发心中情感。
诗歌鉴赏
此诗描绘了春日游玩时的美好情景,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景与人际间的温情。开头部分“隋苑迷楼,曲江问渡”引入了游玩的场景,表达了在美丽的春日中迷失方向的愉快。接着“芜城景色今何处?”则是对美景的追忆与感慨,表现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中的杏林象征着春天,承载着生命的气息,而“携手联翩,此心如素”则表达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心灵的共鸣。后半部分“封花啸味觞无数”中,作者用“啸味”表现了酒与花的交融,增强了诗中的欢愉氛围。最后“忽然齐唱踏莎行,依依耐可花间去”则将整个游玩场景推向高潮,诗人与友人一同吟唱,仿佛在乐声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友情的温暖,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隋苑迷楼,曲江问渡。”
描述在隋代园林中的迷失与在曲江旁问路的情景,显示出游玩时的随意与洒脱。 -
“芜城景色今何处?”
表达对美景的追思,带有一丝惆怅,反映出时光流逝的无奈。 -
“路人遥指杏林来,”
路人指向杏林,象征春天的美好与希望,巧妙地引出了春天的主题。 -
“春光点染还非暮。”
春日的阳光虽好,但尚未到暮色,暗示着美好时光的延续。 -
“携手联翩,此心如素。”
表达与友人携手欢游,心中情感纯净如素,体现了友谊的珍贵。 -
“封花啸味觞无数。”
酒与花的芬芳交融,表现出欢快的饮酒场面,增强了诗的生活气息。 -
“忽然齐唱踏莎行,”
大家齐声吟唱,营造出热闹的氛围,表现出愉快的心情。 -
“依依耐可花间去。”
对春日游玩的留恋,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杏林与春光相联系,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对仗:如“携手联翩”和“封花啸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春光被拟人化,表现出春日的温暖与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暖,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隋苑:象征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曲江:象征自然景色的秀丽。
- 杏林: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 花:生命的象征,寓意爱情与友情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隋苑”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园林?
- A. 唐代
- B. 宋代
- C. 隋代
-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杏林”象征着什么?
- A. 秋天
- B. 春天
- C. 夏天
- D. 冬天
-
“携手联翩”的意思是:
- A. 独自游玩
- B. 手挽手一起走
- C. 远离朋友
- D. 互相争斗
答案:
- C. 隋代
- B. 春天
- B. 手挽手一起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同样写春天,但侧重于雨水对自然的滋润,情感更加沉静。
- 《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踏莎行》的游玩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