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吊古》

时间: 2025-01-19 19:06:33

厓山驻跸此何时,满地尘氛势莫支。

赖有忠臣同效死,空令战士尽含悲。

慈元庙食依荒岛,幼帝行宫傍海湄。

感慨兴亡堪堕泪,夕阳秋草对残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厓山驻跸此何时,满地尘氛势莫支。
赖有忠臣同效死,空令战士尽含悲。
慈元庙食依荒岛,幼帝行宫傍海湄。
感慨兴亡堪堕泪,夕阳秋草对残碑。

白话文翻译:

厓山停留在这里是什么时候呢?满地的尘埃弥漫,气势难以支撑。
幸好有忠臣愿意同仇敌忾,结果只让战士们都感到悲伤。
慈元庙的祭祀依然在荒岛上进行,幼帝的行宫则依傍海岸。
感慨兴亡的历史,让人不禁落泪,夕阳下秋草与残碑对望。

注释:

  1. 厓山:指的是地名,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山。
  2. 驻跸:停留、驻足。
  3. 尘氛:尘土和气氛,形容环境的萧条。
  4. 忠臣:指那些忠于国家和君主的人。
  5. 慈元庙:为祭祀慈元帝的庙宇,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皇帝。
  6. 幼帝:指年幼的皇帝,象征着无辜和被迫卷入战争的悲惨命运。
  7. 感慨:感慨万千,情感的流露。
  8. 残碑:指历史的遗迹,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如今的凋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邓于蕃,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抒情诗闻名,作品多反映历史兴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该诗写作于明代,时代背景动荡不安,国家频繁更迭。诗人通过对厓山的驻足,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对忠臣和战士们悲惨命运的同情。

诗歌鉴赏:

《厓山吊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思考的古诗,邓于蕃通过对厓山的描绘,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兴亡紧密结合。诗的开篇以“厓山驻跸此何时”引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历史的深思,给人以强烈的时空交错感。接着,诗人通过“满地尘氛势莫支”的描写,将历史的沧桑与现实的萧条感受传达出来,令人感受到一种悲伤和无力感。

诗中的忠臣与战士形成鲜明对比,忠臣的忠诚与战士的悲伤让人感慨万千,映射出一个国家在动荡中忠诚与悲哀交织的复杂情感。尤其是“空令战士尽含悲”,更是将这种情感升华,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

后两联则通过“慈元庙食依荒岛”和“幼帝行宫傍海湄”的描绘,将历史与现实再次结合,展现出人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力。最后一句“夕阳秋草对残碑”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夕阳象征着结束,而秋草与残碑则暗示着过去的辉煌与如今的遗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厓山驻跸此何时:问厓山何时停留,暗示历史的久远与不可追溯。
    • 满地尘氛势莫支:描绘环境的萧条,尘土弥漫,氛围沉重。
    • 赖有忠臣同效死:忠臣之死,表明为国捐躯的决心。
    • 空令战士尽含悲:战士们的悲伤与忠诚形成对照,表现出无奈的情感。
    • 慈元庙食依荒岛:历史的祭祀仍在继续,但地点的荒凉昭示了历史的变迁。
    • 幼帝行宫傍海湄:年幼的皇帝,象征着无辜与被动。
    • 感慨兴亡堪堕泪: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引发了诗人的情感波动。
    • 夕阳秋草对残碑:夕阳下的秋草,与残碑形成对比,象征着历史的遗迹与情感的沉淀。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的沧桑比作夕阳,体现了诗人的感慨。
    • 拟人:通过“对残碑”赋予历史遗迹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对仗,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3. 主题思想:整体上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深刻反思,对忠臣和战士悲惨命运的同情,激发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意象分析:

  1. 厓山:象征着历史的定格与时间的流逝。
  2. 尘氛:显示出环境的萧条,暗示着国家的动荡。
  3. 忠臣:象征着忠诚与牺牲精神。
  4. 战士:表现出为国家奋斗的悲壮情感。
  5. 慈元庙:象征着历史的祭奠,寄托了对故国的追思。
  6. 夕阳、秋草、残碑:共同构成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现实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厓山吊古》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邓于蕃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幼帝”指的是?

    • A. 年轻的皇帝
    • B. 老年的皇帝
    • C. 没有权力的皇帝
    • D. 退位的皇帝
  3. “夕阳秋草对残碑”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未来的希望
    • B. 对历史的追忆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战争的憎恨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的悲伤。
  • 《春望》:同样是杜甫的作品,展现了历史变迁带来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邓于蕃《厓山吊古》杜甫《登高》:两首诗均表现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但邓于蕃更侧重于对忠臣与战士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多地展现了个人的孤独与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