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万载风俗三绝 其三》

时间: 2025-01-04 09:43:47

田中多峭石,苍玉乱攲斜。

怪似湘中见,封域近长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田中多峭石,苍玉乱攲斜。
怪似湘中见,封域近长沙。

白话文翻译:

田野中有许多峭壁石头,苍翠的玉石斜斜地散落着。
这景象怪似在湘中所见,靠近长沙的地方。

注释:

  • 田中:田野中,指农村的田地。
  • 多峭石:多指高耸的石头,峭壁石象征着险峻。
  • 苍玉:指青绿的玉石,形容石头的颜色。
  • 乱攲斜:杂乱地倾斜,形容石头摆放的不规则。
  • 怪似:奇怪地像,表达比较的意思。
  • 湘中:指湘江地区,湘中是湖南省的一个地理概念。
  • 封域:封闭的区域,特指某个特定的地方。
  • 近长沙:指接近长沙,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湘中”即指湖南湘江流域,该地区以其秀丽的山川和独特的风俗而闻名。诗中用“苍玉”与“峭石”,反映了湘中自然景观的奇特与壮丽,表现出诗人对风土人情的深刻观察和独特的感受。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祖无择,宋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乡土风情。他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时代背景下,农村的风俗和自然景观常常成为诗人吟咏的主题,反映了社会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祖无择的《记万载风俗三绝 其三》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田野中的峭石和苍玉,呈现出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诗中通过“田中多峭石”一句,首先为读者营造出一种险峻的自然环境,而“苍玉乱攲斜”则进一步强调了石头的色泽与形态,展现出一种不规则的美感。这种不羁的美既有自然的粗犷,又有独特的灵性,似乎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

接下来的“怪似湘中见”,则通过对比手法,将这幅田园风景与湘江地区的景象相联系,暗示出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长沙作为湖南的省会,自然成为了诗人心中的一个重要地理坐标,既是乡愁的寄托,也是文化的象征。

整首诗在平淡中透露出深远的意境,既描画了自然的壮丽,又融入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与思考。可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文情怀的深刻体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田中多峭石”:描绘田野的地形特征,高耸的石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
    • “苍玉乱攲斜”:通过色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视觉效果,让人感受到石头的自然美。
    • “怪似湘中见”:通过对湘江地区的回忆,引发读者对自然与地方文化的联想。
    • “封域近长沙”:强调地域的特定性,使得诗歌更具地方色彩,体现出对家乡的眷恋。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头比作“苍玉”,形象生动。
    • 对仗:两句之间形成了音韵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峭石”和“苍玉”构建出自然的意象,丰富了诗的内涵。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了诗人对乡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情感依托。

意象分析:

  • 峭石:象征着坚韧与不屈,体现自然的力量。
  • 苍玉:代表着美丽与珍贵,暗示自然的灵性。
  • 湘中:指代文化的根源,承载着诗人对乡愁的寄托。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田中多峭石”形容了什么?

      • A. 田地的平坦
      • B. 田野的险峻
      • C. 田园的宁静
      • D. 田地的肥沃
    2. “苍玉乱攲斜”中的“苍玉”指的是什么?

      • A. 白石
      • B. 青绿的石头
      • C. 红色的土
      • D. 黑色的泥土
    3. 诗中提到的“湘中”是指哪里?

      • A. 湖南湘江地区
      • B. 江西鄱阳湖
      • C. 广东珠江
      • D. 四川岷江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1. 陶渊明《归园田居》
    2. 王维《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描绘了田园生活,但更强调宁静与自得,而祖无择的诗则更突出自然的壮丽与险峻,展示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与自然感受。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探讨宋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及风格特点。
  • 《古诗词鉴赏辞典》:为古诗词的赏析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