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愁
作者: 杜牧 〔唐代〕
聚散竟无形,回肠自结成。
古今留不得,离别又潜生。
降虏将军思,穷秋远客情。
何人更憔悴,落第泣秦京。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离聚之间没有形迹可寻,心中愁苦自然缠绕成团。
古今的事物无法长久留存,离别的情感又在潜滋暗长。
作为降虏的将军,心中思念故乡,
在凄凉的秋季,远方的游子心情愈加沉重。
谁能更加憔悴,唯有落第者在秦京中痛哭。
注释:
- 聚散:指人与人之间的相聚与离散。
- 回肠:指内心的痛苦和愁苦。
- 古今留不得:古代与现代的事情都无法长久保留。
- 降虏将军:指被敌人俘获的将军,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 穷秋:指深秋,象征凄凉、孤寂的情境。
- 落第:指科举考试未通过的落榜。
- 泣秦京:指在京城(长安)中痛哭,表达对失意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杜牧以其才华横溢与精湛的诗词技艺而闻名,作品多描绘人生苦乐、社会时事和自然景观。他的诗风清新,常用典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愁》写于杜牧晚年,正值国势衰弱、社会动荡之时。诗人目睹了国家的衰败与个人的失落,身为诗人的他感受到深切的忧愁与无奈,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普遍心态。
诗歌鉴赏:
《愁》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其内容集中表现在离别与思念的主题上。首联“聚散竟无形,回肠自结成”通过“聚散”隐喻人际关系的无常,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诗人用“回肠自结成”形象地描述了心中的苦楚,显示出深切的内心挣扎。接着,诗人提到“古今留不得”,强调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无常,表露出对过去的向往与无奈。
第三联“降虏将军思,穷秋远客情”则以将军的身份引入,象征着对故乡与失落的思念,尤以“穷秋”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寒冷与孤寂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离愁的情感。最后一句“何人更憔悴,落第泣秦京”则将个人的失意与国家的命运相联系,诗人通过落第的举例,表达了更广泛的社会关怀,刻画了文人心中的那份忧愁与不甘。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情感描绘了失落与思念的主题,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展现了杜牧对人生、历史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聚散竟无形”:人与人之间的相聚与离别没有固定的形态,难以捉摸。
- “回肠自结成”:内心的苦楚自然而然地缠绕成团,形象化了愁苦的情感。
- “古今留不得”: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的事情都无法长久保留,时间的无情。
- “离别又潜生”:离别的情感在内心深处悄然滋生,无法摆脱。
- “降虏将军思”:作为被俘的将军,心中对故乡的思念愈加深沉。
- “穷秋远客情”:在凄凉的秋季,远方的游子愁苦的情绪愈发明显。
- “何人更憔悴”:谁又能比落第者更为憔悴,抒发对失意者的同情。
- “落第泣秦京”:在长安这座古都中,落榜者的痛哭声令人心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回肠自结成”,比喻内心的愁苦无法言表。
- 对仗:开篇“聚散”与“回肠”形成对照,强化了主题。
- 象征:如“穷秋”象征着凄凉与孤独,传递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人情离散、思乡之情及个人失落的描写,展现了深刻的忧愁与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社会失意者的同情,反映出诗人对时代的思考与自我情感的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聚散:象征人际关系的变迁与无常。
- 回肠:意指内心的苦痛与忧愁。
- 古今:体现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无情。
- 降虏:象征失落与对故乡的思念。
- 穷秋:代表孤寂与凄凉的季节。
- 秦京:指长安,象征古代文明与个人的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聚散”指的是什么? A. 人与人的相聚与离别
B. 自然景观
C. 个人的情感
D. 战争的胜负 -
诗人提到“落第”是为了表达什么情感? A. 幸福
B. 失落与忧愁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朋友的怀念 -
“穷秋”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富饶
B. 温暖
C. 凄凉与孤独
D. 喜悦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白居易《琵琶行》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探讨孤独与思念,但李白更多表现出洒脱与豪情,而杜牧的《愁》则注重内心的细腻与沉重。
- 白居易的《琵琶行》: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但白居易更侧重于通过音乐传达情感,而杜牧则通过反思离别与失落来深化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文集》
- 各类古诗词鉴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