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

时间: 2025-01-04 08:55:35

文争武战就神功,时似开元天宝中。

已建玄戈收相土,

应回翠帽过离宫。

侯门草满宜寒兔,洛浦沙深下塞鸿。

疑有女娥西望处,上阳烟树正秋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牧的《洛阳》

文争武战就神功,
时似开元天宝中。
已建玄戈收相土,
应回翠帽过离宫。
侯门草满宜寒兔,
洛浦沙深下塞鸿。
疑有女娥西望处,
上阳烟树正秋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政局动荡的时代,诗人追忆盛世的开元和天宝年间,那时文人争论、武将奋战,犹如神功显现。如今已建立起防御的武器,似乎是为了收复失地,应该要返回宫中。侯门之下草木丛生,适合寒兔栖息,而洛阳的水边沙滩却深沉如塞外鸿雁的归处。似乎在那遥远的西方,有位嫦娥在眺望,上阳的树木在秋风中摇曳。


注释:

  • 文争武战:指文人与武将之间的争论与竞争。
  • 开元天宝:唐代开元与天宝年间的盛世,象征繁荣。
  • 玄戈:古代兵器,象征战争。
  • 侯门草满:侯门指贵族家门,草满则表示荒废。
  • 洛浦沙深:洛阳的水边,沙滩深厚,象征萧条。
  • 女娥:指嫦娥,月宫的仙女,象征美好与遥远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晚唐诗人,以五言绝句闻名,作品多描写现实,包含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中期,正值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用怀念的口吻,抒发对盛世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杜牧的《洛阳》通过描绘战乱与盛世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忧虑。开头两句“文争武战就神功,时似开元天宝中”,诗人通过对比,巧妙地将过去的繁荣与当下的动荡相对照,表现出一种悲凉的情绪。接下来的“已建玄戈收相土”,则进一步引入了时局的紧迫感,暗示国家的安危与个人的命运密切相关。

在后面几句中,诗人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侯门草满宜寒兔”,表现出贵族家门的冷落与无情,反映出社会的变迁与沧桑。而“洛浦沙深下塞鸿”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孤独感,似乎在暗示人心的失落与不安。

最后两句“疑有女娥西望处,上阳烟树正秋风”,让整首诗在沉重的基调中增添了一丝恬静的美感,嫦娥的形象象征着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与希望,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在艰难的现实中,仍要追寻心中的美好与宁静。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文争武战就神功”:文人与武将之间的争论与武力对抗似乎就是一种神秘的力量。
    • “时似开元天宝中”:回忆盛世开元与天宝年间的繁荣景象。
    • “已建玄戈收相土”:建立防御的武器,意在收复失地。
    • “应回翠帽过离宫”:暗示应返回宫中,可能暗含对权力的渴望。
    • “侯门草满宜寒兔”:侯门荒草丛生,表明贵族的衰败。
    • “洛浦沙深下塞鸿”:洛阳的水边沙滩深厚,象征着孤独与萧条。
    • “疑有女娥西望处”:仿佛看到嫦娥在遥望,象征着美好的追忆。
    • “上阳烟树正秋风”:秋风中的树木,营造出一种凄婉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文争武战”与“时似开元”,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如“女娥”象征着美好与遥远的理想。
    • 比喻:将盛世与荒凉景象进行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比历史的繁荣与现实的动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对未来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文争武战:象征权力与文化的斗争。
  • 开元天宝:象征繁荣的历史时期。
  • 侯门草满:象征衰败与无情。
  • 洛浦沙深:象征孤独与无奈。
  • 女娥:象征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牧的《洛阳》主要描绘了哪个历史时期的情况?

    • A. 开元天宝时期
    • B. 唐末时期
    • C. 五代十国时期
    • D. 宋代
  2. 诗中的“女娥”指的是谁?

    • A. 西王母
    • B. 嫦娥
    • C. 王异
    • D. 李清照
  3. “侯门草满”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景象?

    • A. 繁华
    • B. 荒凉
    • C. 和谐
    • D. 安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杜牧的《洛阳》都是对国家盛衰的深刻反思,但杜甫更注重描绘战乱带来的苦难,而杜牧则在怀旧中透出对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杜牧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