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06 12:39:20

一段清香云锦秋。

双花开处尽风流。

只应无语常相并,却是多情不自由。

湘水怨,汉滨愁。

淡烟斜日两悠悠。

凌波不下横塘路,对立西风共倚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刘敏中)

一段清香云锦秋。
双花开处尽风流。
只应无语常相并,却是多情不自由。
湘水怨,汉滨愁。
淡烟斜日两悠悠。
凌波不下横塘路,对立西风共倚羞。


白话文翻译

这是一段清香的秋天,像云锦般绚丽。双花盛开的地方尽显风流。应当是默默相伴,却偏偏多情而不自由。湘水流淌着怨恨,汉边传来愁苦。淡淡的烟雾和斜阳让人感到悠然自得。可是,走在横塘路上却无法轻盈,面对西风只好羞怯地倚靠着。


注释

字词注释

  • 鹧鸪天:词牌名,常用来写抒情诗。
  • 云锦:指色彩斑斓的丝织物,这里比喻秋天的美丽。
  • 双花:指双双盛开的花朵,象征美好情感。
  • 湘水:指湘江,寓意忧伤和思念。
  • 汉滨:指汉水的岸边,这里表达愁苦的环境。

典故解析

  • 湘水汉滨:湘江与汉水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离愁别恨,表达作者的思乡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敏中(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鹧鸪天》创作于元代,时代背景复杂,社会动荡,诗人常借助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愁苦与无奈。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表现秋日情感的词作,开头“清香云锦秋”便将读者带入一个美丽的秋天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感受,将秋天的美好与个人的情感结合起来。双花的盛开象征着美好的情感,但紧接着“却是多情不自由”,将这份美好瞬间转变为一种无奈的感伤,显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湘水与汉滨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忧伤气氛。淡烟和斜日则营造了一种轻柔而又悠远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沉思与感慨。最后一句“凌波不下横塘路”,暗示着面对美好与愁苦的夹击,诗人只能选择羞怯地倚靠,展现出一种无奈与脆弱的情感状态。

整首词的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深邃,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对情感的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段清香云锦秋:清香的气息如同云锦般美丽,描绘秋天的景象。
  2. 双花开处尽风流:双花盛开之处,尽显风流韵致,象征爱情的美好。
  3. 只应无语常相并,却是多情不自由:应当默默相伴,但多情反而让人感到不自由。
  4. 湘水怨,汉滨愁:湘水流淌着怨恨,汉水边充满愁苦,暗示着身处的环境与心情。
  5. 淡烟斜日两悠悠:淡淡烟雾与斜阳,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6. 凌波不下横塘路,对立西风共倚羞:无法轻盈地走在横塘路上,面对西风感到羞怯,表现出内心的矛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锦”比喻秋天的美丽。
  • 对仗:如“湘水怨,汉滨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如“对立西风共倚羞”,赋予自然界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无奈,表现出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情感的反思,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香:象征着美好与温暖。
  • 双花:象征着爱情与情感的双向流动。
  • 湘水、汉滨:象征着离愁与思念。
  • 淡烟、斜日:营造出一种悠然的氛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云锦”比喻了什么? A. 秋天的美好
    B. 春天的生机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2. “湘水怨,汉滨愁”中提到的水流象征了什么? A. 快乐
    B. 忧伤
    C. 丰富
    D. 平静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怀念。
  • 温庭筠《菩萨蛮》:情感细腻,描写秋天的愁绪。

诗词对比

  • 《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意境,但刘敏中更侧重于愁苦的情感,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怀旧与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元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