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叶凝秋以此调见寄次韵和之》
时间: 2025-01-06 13:25: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寄天涯一叶秋。霜风起处久凝眸。
浮云已倦尘中影,冷月还供梦外愁。
红袖怨,少年游。几番回首散烟楼。
流波应笑隋堤柳,凋尽离丝未肯休。
白话文翻译:
谁在天涯寄来一片秋叶?霜风吹起时,我久久凝视着它。
浮云已在尘世中疲倦,冷月依然陪伴我在梦外的忧愁。
红袖轻声怨恨,年少时的游玩。多少次回首,烟雾弥漫的楼台。
流波应该笑着看那隋堤上的柳树,虽已凋落离丝,却始终不肯停息。
注释:
- 天涯:指遥远的地方。
- 凝眸:凝视,专注地看。
- 浮云:指飘浮的云,常用来比喻漂泊的状态。
- 冷月:形容月光清冷,常常与孤独或思念相联系。
- 红袖:古时女子的衣袖,象征柔情与哀怨。
- 隋堤柳:隋朝时期的堤岸柳树,常作为离别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谷海鹰,现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的创作,作品多涉及对自然、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风格独特,常用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打动读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正值诗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思念之情,借秋叶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过往情感的追忆。
诗歌鉴赏:
《鹧鸪天·叶凝秋以此调见寄次韵和之》是一首充满秋意与离愁的词作。开篇以“谁寄天涯一叶秋”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遥远而忧伤的氛围。秋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情感的离散,诗人通过凝视秋叶,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与感慨。接下来的“霜风起处久凝眸”,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与静谧的感觉,霜风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折射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浮云已倦尘中影,冷月还供梦外愁”这两句,通过浮云和冷月的意象,描绘了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梦想的追寻。浮云象征着漂泊与疲倦,而冷月则与孤独相伴,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力感。
最后的“流波应笑隋堤柳,凋尽离丝未肯休”则是对恋恋不舍的情感的总结,流波与柳树的意象交织,既有对离别的伤感,又有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整首词情感层次丰富,展现了诗人在秋季时节对生命、爱情和时光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寄天涯一叶秋:询问谁在远方寄来了秋叶,表达了对远方和离散的思念。
- 霜风起处久凝眸:在霜风起时,凝视着秋叶,表现了诗人的沉思与孤独。
- 浮云已倦尘中影:浮云在尘世中已感到疲倦,暗示人生的无常与漂泊。
- 冷月还供梦外愁:冷月照耀下,仍然承载着梦外的忧愁,表现了对现实的无奈。
- 红袖怨,少年游:提到年轻时的游玩,带有对往昔的怀念和对青春的怨念。
- 几番回首散烟楼:不断回首,烟雾弥漫的楼阁,象征着对过去的追思。
- 流波应笑隋堤柳:流动的水波似乎在嘲笑隋堤边的柳树,带有嘲讽与不屈。
- 凋尽离丝未肯休:即使离别的愁丝已凋尽,情感依然不肯停息,表现了对情感的执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叶比作思念,将冷月比作孤独的情感。
- 拟人:流波似乎在嘲笑,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对过往青春的怀念以及对离别的无奈,情感深邃且细腻,传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叶:象征离别和时光流逝。
- 霜风:象征冷清与孤独。
- 浮云:象征漂泊与无常。
- 冷月:象征思念与孤独。
- 红袖:象征柔情与怨恨。
- 流波: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谁寄天涯一叶秋”中的“天涯”指的是什么? A. 近处
B. 遥远的地方
C. 自然景观
D. 无法到达的地方 -
诗中的“冷月还供梦外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A. 快乐
B. 忧愁
C. 无所谓
D. 兴奋 -
“流波应笑隋堤柳”中的“流波”象征着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自然的美
C. 青春的活力
D. 生命的结束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与时光的追忆,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对离愁的描绘更显豪放,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