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道中遇雨》

时间: 2025-01-04 06:56:51

浮云接地日无光,足力衰迟道路长。

都是小儿能疾走,这场风雨却谁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溧阳道中遇雨 沈周 〔明代〕 浮云接地日无光,足力衰迟道路长。都是小儿能疾走,这场风雨却谁当。

白话文翻译:

天空中乌云密布,太阳的光芒被遮蔽,显得黯淡无光。我年老体衰,脚步迟缓,面对这漫长的道路感到力不从心。回想当年,即便是年幼的孩子也能在风雨中疾步奔跑,而如今这场风雨,又有谁能抵挡呢?

注释:

  • 浮云接地:形容乌云低垂,仿佛触地。
  • 日无光:太阳被乌云遮蔽,光线昏暗。
  • 足力衰迟:指年老体衰,行走缓慢。
  • 道路长:比喻人生路途漫长。
  • 小儿能疾走:指年幼的孩子行动敏捷。
  • 这场风雨却谁当:意指面对困难和挑战,谁能承担起责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希哲,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他以山水画著称,诗文亦有很高成就,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创作于沈周晚年,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是沈周在溧阳道中遇雨时所作,通过描绘乌云蔽日、道路漫长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年老体衰、人生路途艰难的感慨,以及对年轻时代活力与担当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首句“浮云接地日无光”描绘了乌云密布、天色昏暗的自然景象,暗喻诗人内心的沉重和迷茫。次句“足力衰迟道路长”直接抒发了年老体衰、行走艰难的无奈,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艰辛和漫长。后两句通过对比小儿在风雨中的疾走和诗人当下的无力,进一步强化了时光不再、青春已逝的哀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程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浮云接地日无光”通过描绘乌云低垂、天色昏暗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压抑、沉重的氛围,暗喻诗人内心的迷茫和不安。
  • 次句“足力衰迟道路长”直接抒发了年老体衰、行走艰难的无奈,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艰辛和漫长。
  • 第三句“都是小儿能疾走”通过回忆年幼时的活力和敏捷,与当下的无力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 末句“这场风雨却谁当”提出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谁能承担起责任的疑问,表达了对年轻时代活力与担当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浮云接地”比喻乌云低垂,形象生动。
  • 对比:通过小儿能疾走与诗人当下的无力对比,强化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 设问:末句的设问表达了对年轻时代活力与担当的怀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年老体衰、人生路途艰难的感慨,以及对年轻时代活力与担当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云:象征着变幻莫测的人生和内心的迷茫。
  • 日无光:象征着生命的黯淡和希望的缺失。
  • 道路长:象征着人生的艰辛和漫长。
  • 小儿能疾走:象征着年轻时的活力和敏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浮云接地日无光”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晴空万里 B. 乌云密布 C. 阳光明媚 D. 风雨交加

  2. 诗中“足力衰迟道路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憧憬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年老体衰的无奈 D. 对人生路途的乐观

  3. 诗中“都是小儿能疾走”与哪句形成对比? A. 浮云接地日无光 B. 足力衰迟道路长 C. 这场风雨却谁当 D. 以上都不是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描绘春日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沈周《溧阳道中遇雨》: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周诗集》:收录了沈周的诗作,可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