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山忆栖霞寺道素上人久期不至》

时间: 2025-01-08 01:31:49

远寺萧萧独坐心,山情自得趣何深。

泉声稍滴芙蓉漏,

月影才分鹦鹉林。

满地云轻长碍屣,绕松风近每吹襟。

贪闲不记前心偈,念别聊为出世吟。

更待花开遍山雪,

山山相似若为寻。

意思解释

劳山忆栖霞寺道素上人久期不至

原文展示:

远寺萧萧独坐心,
山情自得趣何深。
泉声稍滴芙蓉漏,
月影才分鹦鹉林。
满地云轻长碍屣,
绕松风近每吹襟。
贪闲不记前心偈,
念别聊为出世吟。
更待花开遍山雪,
山山相似若为寻。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寺院,我独自一人静坐,心中感到宁静,山中的情趣何其深远。泉水滴落的声音仿佛是芙蓉花的露珠,月光透过鹦鹉林洒下。满地的云朵轻轻飘动,似乎让我无法穿鞋,松树周围的风每每吹拂我的衣襟。贪恋这份闲适,我已忘记了以前的心愿,只是为了离别而吟唱出世的诗句。更待花开遍山的雪,山与山之间似乎都相似,仿佛都是在追寻。

注释:

  • 远寺:远处的寺庙。
  • 萧萧:形容寂静的样子。
  • 山情:山中自然的情趣。
  • 泉声:泉水的滴落声。
  • 芙蓉漏:指芙蓉花上滴落的露水。
  • 鹦鹉林:指树木繁茂的地方,有鹦鹉栖息。
  • 碍屣:指云层轻薄,使人难以穿鞋。
  • 贪闲:贪恋闲适的生活。
  • 前心偈:指诗人在出家前的心愿或诗句。
  • 出世吟:表达超脱世俗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字子猷,性情淡泊,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和自然景色,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皎然在劳山隐居时,表达了他对道素上人久未到来的思念,以及自己在自然中的闲适心情。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远寺萧萧独坐心”,以一种孤独的心境开始,传达出诗人在远离尘嚣的寺庙中冥想的情景。接着通过“泉声稍滴芙蓉漏”,将自然的声音与景象融合,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美好的氛围。月影与鹦鹉林的描写更是增添了诗的意境,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清幽的山林之中。

在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这种闲适生活的贪恋,忘却了曾经的心愿,似乎在感叹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追求。最后的“更待花开遍山雪”,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蕴含了诗人对于自然轮回与生命意义的思考。

整体上,诗歌以自然为背景,融入个人情感,既有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展现了皎然的艺术风格和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远寺萧萧独坐心:远处的寺庙清幽,诗人独自坐在那里,内心宁静。
    • 山情自得趣何深:山中自然的情趣,诗人感受到了深刻的乐趣。
    • 泉声稍滴芙蓉漏:泉水轻轻滴落,像芙蓉花上的露珠,细腻而清新。
    • 月影才分鹦鹉林:月光透过鹦鹉栖息的树林,洒下斑驳的光影。
    • 满地云轻长碍屣:满地的轻云,让人难以穿鞋,表现出一种轻盈的状态。
    • 绕松风近每吹襟:风绕过松树,每次都轻轻拂动诗人的衣襟。
    • 贪闲不记前心偈:诗人沉醉于闲适,已忘却曾经的心愿和诗句。
    • 念别聊为出世吟:为了表达离别,诗人吟唱出世俗之外的诗句。
    • 更待花开遍山雪:诗人期待花开满山,象征着未来的希望。
    • 山山相似若为寻:山与山之间相似,似乎都在追寻某种东西。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声比作芙蓉漏,生动形象。
    • 拟人:云轻、风近等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中“泉声稍滴”和“月影才分”等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 远寺:象征隐逸与宁静。
  • 泉声:代表自然的声音与生命的流动。
  • 月影:象征孤独与思考。
  • :象征轻松与闲适。
  • :代表坚韧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远寺萧萧”意指: A. 远离尘嚣的生活
    B. 寂静清幽的环境
    C. 诗人的孤独感

  2. “泉声稍滴芙蓉漏”中,芙蓉漏指的是: A. 芙蓉花开
    B. 芙蓉上的露水
    C. 芙蓉树下的泉水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展现山水之美与隐逸生活的诗作。
  • 孟浩然《过故人庄》:表达隐逸生活的情感。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皎然的诗更注重自然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酒的畅快。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