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俞校书冬夜》
时间: 2025-01-06 14:03: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名: 答俞校书冬夜
作者: 皎然〔唐代〕
夜闲禅用精,空界亦清迥。
子真仙曹吏,好我如宗炳。
一宿觌幽胜,形清烦虑屏。
新声殊激楚,丽句同歌郢。
遗此感予怀,沈吟忘夕永。
月彩散瑶碧,示君禅中境。
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
遥得四明心,何须蹈岑岭。
诗情聊作用,空性惟寂静。
若许林下期,看君辞簿领。
白话文翻译
夜晚闲坐,心思专注于禅理,空灵的境界也显得清澈而遥远。
您真如同仙人的官吏,像我对宗炳那样亲近。
在这幽静的夜晚,我与美妙的景色相遇,心灵清净,烦恼都已屏弃。
新作的音调独特,宛如激昂的楚歌,华美的诗句仿佛同歌郢。
留下这份感动于我心中,沉吟默想,忘却了夜晚的流逝。
月光洒落如瑶碧,向你展示禅的境界。
真正的思考在深邃的迷雾中,浮躁的念头寄托在形影之间。
远离四明山的心境,何必攀登高峰。
诗情尽可抒发,空灵的本性唯有静谧。
若能在林下相约,待看你在诗册中所写的精彩。
注释
- 闲禅:指闲适的禅修状态。
- 清迥:清澈而遥远的感觉。
- 宗炳:指宗炳,东晋著名画家,诗人,常以景抒情。
- 幽胜:幽静的胜地。
- 沈吟:指沉思吟唱,反复琢磨。
- 瑶碧:形容月光如同美玉般洁净。
- 四明:指四明山,位于浙江省,是著名的山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皎然(约730年-约799年),字叔明,号少微,唐代诗人。皎然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而闻名,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冬夜,表面上是对一位朋友的答复,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于禅理的领悟和对自然的赞美,体现了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答俞校书冬夜》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诗人在夜晚的一次静坐中,感受到空灵的清净,心灵的宁静使他能够体会到更深层次的存在。诗歌的开头几句,便将读者带入一种幽静的境界,强调了心境的清明与外界的和谐。接着,诗人以“子真仙曹吏”来比喻与友人的关系,表现出对友人的崇敬与亲近。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如“月彩散瑶碧”,展现了自然与内心的交融。诗人不仅在描绘美景,更是在传达一种超脱于俗世的心境。最后几句提到“空性惟寂静”,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哲理深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闲禅用精:夜晚闲坐,专心于禅的修炼。
- 空界亦清迥:空灵的境界显得清澈而遥远。
- 子真仙曹吏:您真如同仙人的官吏。
- 好我如宗炳:像我对宗炳那样亲近。
- 一宿觌幽胜:在这幽静的夜晚与美妙的景色相遇。
- 形清烦虑屏:心灵清净,烦恼被屏弃。
- 新声殊激楚:新作的音调独特,宛如激昂的楚歌。
- 丽句同歌郢:华美的诗句如同歌郢。
- 遗此感予怀:留下这份感动于我心中。
- 沉吟忘夕永:沉吟默想,忘却了夜晚的流逝。
- 月彩散瑶碧:月光洒落如瑶碧。
- 示君禅中境:向你展示禅的境界。
- 真思在杳冥:真正的思考在深邃的迷雾中。
- 浮念寄形影:浮躁的念头寄托在形影之间。
- 遥得四明心:远离四明山的心境。
- 何须蹈岑岭:何必攀登高峰。
- 诗情聊作用:诗情尽可抒发。
- 空性惟寂静:空灵的本性唯有静谧。
- 若许林下期:若能在林下相约。
- 看君辞簿领:待看你在诗册中所写的精彩。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清迥”和“幽胜”的对比,表现内外的和谐。
- 意象:如“月彩”、“瑶碧”营造出宁静优雅的氛围。
- 比喻:将友人比作仙人,突出其高洁的品格。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赞美以及对内心宁静的渴望,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彩:象征宁静与美好,传达诗人的内心世界。
- 禅:代表哲学思考,追求内心的平和。
- 林下:隐喻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空界”指的是什么?
- A. 繁忙的城市
- B. 清净的境界
- C. 繁花似锦的园林
-
诗人用“子真仙曹吏”来比喻谁?
- A. 自己
- B. 友人
- C. 古代诗人
-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对金钱的追求
- B. 对友谊的珍视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1. B;2. B;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答俞校书冬夜》与王维的《鹿柴》都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但王维更多是在描绘自然景色,而皎然则侧重于内心的禅思与友谊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皎然诗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