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陆使君长源水堂纳凉效曹刘体》
时间: 2025-01-08 23:21: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陆使君长源水堂纳凉效曹刘体
皎然 〔唐代〕
柳家陶暑亭,意远不可齐。
烦襟荡朱弦,高步援绿荑。
爱公满亭客,来是清风携。
滢渟前溪上,旷望古郡西。
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
野香袭荷芰,道性亲凫鹥。
禅子顾惠休,逸民重刘黎。
乃知高世量,不以出处暌。
白话文翻译
在柳树掩映的亭子里避暑,意趣悠远无法比拟。
烦躁的心情随着朱色的弦乐荡漾,高洁的步伐仿佛依偎在绿叶间。
我喜爱亭子里满座的宾客,随来的只有清风相伴。
清澈的溪水在眼前流淌,向西望去是古老的郡城。
正值六月酷暑,水边的气氛常显得凄凉。
野外的芳香飘来,荷花与水草相依,悠然自得。
禅僧们的生活安逸,逸民们更重视刘、黎二位的品德。
因此我才明白,真正的高尚品格,不在于出身的差异。
注释
- 柳家:指柳树多的地方,表示自然环境优美。
- 陶暑亭:意为陶渊明式的避暑亭,陶渊明以隐逸著称。
- 朱弦:古代乐器的弦,象征音乐带来的宁静。
- 绿荑:指绿叶,表达自然的生机。
- 滢渟:清澈的水面,象征宁静与雅致。
- 荷芰:指荷花和水芹,象征自然中的美好。
- 逸民:指隐居的人,注重高尚品德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皎然与陆游等人交往密切,深受陶渊明的影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皎然在陆使君的水堂避暑时写成。诗中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清凉环境的向往及对隐士生活的崇尚,体现了他对友情和自然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避暑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洁人品的向往。诗的开头以“柳家陶暑亭”引入,立刻营造出一个清幽的环境,柳树和亭子象征着宁静与隐逸,给人一种脱离尘世的感觉。接下来的“烦襟荡朱弦”则通过音乐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诗中多处提到自然景色,如“滢渟前溪上”,清澈的溪水流淌,仿佛将诗人的思绪带到了遥远的古郡。这种旷远的视野,象征着诗人对自由与高洁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表现出对友人及其品德的赞美,特别是在最后两句中,他强调了高尚的品德与出身无关,体现了一种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整首诗节奏轻快,意境深远,既有清新的自然景象,又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皎然的文学才华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家陶暑亭,意远不可齐
在柳树环绕的避暑亭内,意趣悠远而无法比拟。 -
烦襟荡朱弦,高步援绿荑
心中的烦闷随朱色的弦乐荡漾,高洁的步伐仿佛依偎在绿叶间。 -
爱公满亭客,来是清风携
我喜爱亭子里满座的宾客,随来的只有清风相伴。 -
滢渟前溪上,旷望古郡西
清澈的溪水在眼前流淌,向西望去是古老的郡城。 -
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
正值六月酷暑,水边的气氛常显得凄凉。 -
野香袭荷芰,道性亲凫鹥
野外的芳香飘来,荷花与水草相依,悠然自得。 -
禅子顾惠休,逸民重刘黎
禅僧们的生活安逸,逸民们更重视刘、黎二位的品德。 -
乃知高世量,不以出处暌
因此我才明白,真正的高尚品格,不在于出身的差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烦襟荡朱弦”比喻为心情的舒畅,带来音乐的宁静。
- 拟人:自然景色如清风、溪水被赋予了情感,反映出诗人的心境。
- 对仗:如“爱公满亭客,来是清风携”,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高尚的品德与出身的关系,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对夏日避暑的描绘,传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真正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家:象征生命力与自然的柔美。
- 陶暑亭:代表隐逸与宁静的生活。
- 清风:象征心灵的自由与清新。
- 荷芰:象征纯洁与自然的美好。
- 逸民:代表追求高尚品德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隐逸生活
C. 自然景色
D. 都有 -
“烦襟荡朱弦”中的“朱弦”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弦乐器
B. 一种乐器的颜色
C. 诗人的烦恼
D. 自然的声音 -
诗中提到的“逸民”是谁? A. 追求隐逸生活的人
B. 喜欢游玩的人
C. 社交人士
D. 农民
答案:
- D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饮酒》 - 陶渊明
诗词对比
《饮酒》 - 陶渊明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酒与自然的结合,体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均强调高洁的品德与自然的和谐,但皎然在表现上更注重对夏日避暑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