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尘襟一潇洒,清夜得禅公。
远自鹤林寺,了知人世空。
惊禽翻暗叶,流水注幽丛。
多谢非玄度,聊将诗兴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清夜中与禅师相遇的情景。诗人心中尘世的烦恼一扫而空,感受到宁静的禅意。远道而来的禅师,让他更加明白人世间的一切都是虚空。惊动的鸟儿在暗淡的树叶上扑腾,幽静的丛林中流淌着溪水。诗人感激这位非凡的禅师,愿意与他分享自己的诗兴。
注释:
- 尘襟:指身上的尘埃,借指人的烦恼与世俗的牵绊。“一潇洒”则表达一种洒脱的态度。
- 禅公:指禅师,代表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 鹤林寺:寺庙名,象征着清静和智慧的地方。
- 人世空:指人间的一切都是空虚的,强调了一种超然的哲理。
- 惊禽:受惊的鸟,表现自然界的灵动。
- 幽丛:指幽静的丛林,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非玄度:非凡的境界,与普通的理解不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长洲,生于河南,后世称其为“诗中有禅”。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邃的哲理著称。
创作背景:
《夜偶诗客操公作》创作于韦应物的一次夜晚与禅师的相遇,表达了他在宁静夜色中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禅理的领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禅意,诗人通过夜晚的清静,抒发了对尘世的超然与洒脱。开篇“尘襟一潇洒”便揭示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淡然态度。接下来与禅师的对话,进一步引导诗人领悟到人世的虚空,形成了“远自鹤林寺,了知人世空”的哲思。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带出了内心的宁静与灵性,鸟儿的惊动与流水的轻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夜景图,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韦应物在表达情感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情感的深度,又有形象的美感。最后两句“多谢非玄度,聊将诗兴同”则流露出诗人与禅师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共同的艺术追求,展现了诗人对创作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尘襟一潇洒:身上的尘埃一扫而光,心情变得洒脱。
- 清夜得禅公:在宁静的夜晚遇见了禅师,感受到一种超然的智慧。
- 远自鹤林寺:禅师从遥远的鹤林寺而来,象征灵性的启迪。
- 了知人世空:明白人间的一切都是虚无,传达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 惊禽翻暗叶:鸟儿受惊而飞起,描绘出自然的生动场景。
- 流水注幽丛:溪水流淌在幽静的丛林中,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多谢非玄度:感激这位非凡的禅师,表达对其智慧的敬仰。
- 聊将诗兴同:愿与禅师分享诗歌的兴致,展现人际间的交流与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尘襟”比喻人的烦恼,将其化为尘埃。
- 拟人:惊禽“翻暗叶”,赋予鸟儿生命与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音韵和谐,营造出美妙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宁静夜晚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以及对禅理的领悟,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尘襟:象征世俗的烦恼与束缚。
- 鹤林寺:象征智慧与超然的境界。
- 惊禽:表现自然界的灵动与生机。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 幽丛:营造出宁静的氛围,象征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禅公”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禅师
- C. 朋友
- D. 动物
-
“了知人世空”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 A. 人生充满希望
- B. 人生是虚无的
- C. 努力奋斗的重要性
- D. 追求物质财富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包括哪些?
- A. 山峰与河流
- B. 花草与动物
- C. 鸟儿与流水
- D. 星星与月亮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韦应物的《夜偶诗客操公作》与王维的《鹿柴》均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王维的诗更侧重于静谧的自然之美,而韦应物则更强调人与禅的交流与内心的超然。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韦应物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