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长安丞裴说》
时间: 2025-01-19 21:35: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长安丞裴说》 ——韦应物
出身忝时士,于世本无机。
爰以林壑趣,遂成顽钝姿。
临流意已凄,采菊露未稀。
举头见秋山,万事都若遗。
独践幽人踪,邈将亲友违。
髦士佐京邑,怀念枉贞词。
久雨积幽抱,清樽宴良知。
从容操剧务,文翰方见推。
安能戢羽翼,顾此林栖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迷茫与疏离。诗人出生在一个士人家庭,但对世间的权势与名利并不在意,因此选择了隐居于山林中,形成了一种愚钝的姿态。面对潺潺流水,心中感到凄凉,采摘菊花时露水尚未干透。抬头看到秋天的山景,万事似乎都被遗忘。独自踏上隐者的足迹,与亲友渐行渐远。那些年轻的士人辅佐京城,怀念昔日的清白言辞。经过长时间的雨水,内心的幽静逐渐积聚,清酒的宴席上与知己相聚。从容地处理文书事务,才华方才被人推崇。怎么能束缚自己的翅膀,回首看看这林间的隐居时光呢?
注释
- 忝:羞愧、愧疚,指身为士人而感到不配。
- 林壑:森林和山谷,指隐居的环境。
- 愚钝:指思想迟钝,此处有自谦之意。
- 幽人:隐士,指远离尘世的人。
- 髦士:年轻的士人,指那些在京城中追求功名的年轻人。
- 清樽:清酒的酒杯,象征清闲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唐代诗人,字子云,号长安居士。以诗名闻世,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他的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的理想,反映出对世事的淡泊态度。
创作背景
《答长安丞裴说》作于韦应物隐居之时,表达了他对当时士人追名逐利的无奈与自我选择的坚定。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然。
诗歌鉴赏
《答长安丞裴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篇,体现了韦应物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反思。诗人的文字生动而细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氛围。诗中“临流意已凄,采菊露未稀”一句,传达了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孤寂与清冷,既有对生活的感慨,也有对自我选择的坚定。整首诗通过一系列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悟与对人生的哲思。
诗人通过“举头见秋山,万事都若遗”这一句,展现了他在面对大自然时的豁达与超然,万事万物似乎都随着秋山的静谧而淡去,只有内心的宁静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依然鲜明。尤其是在对比年轻士人与隐者生活的描绘中,诗人流露出一种对世俗权力的无奈与不屑,反映出他对士人身份的自省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身忝时士:诗人自谦,认为自己身为士人但未能为世所用。
- 于世本无机:表示他对世俗事务并无心机。
- 爰以林壑趣:因而选择隐居于林壑之中。
- 遂成顽钝姿:因此形成了一种愚钝的姿态。
- 临流意已凄:面对流水,内心已感到凄凉。
- 采菊露未稀:采菊时露水尚未干,暗示清晨的宁静。
- 举头见秋山:抬头看到秋山,象征着时光流逝。
- 万事都若遗:一切繁杂之事似乎被遗忘。
- 独践幽人踪:独自走在隐者的路上。
- 邈将亲友违:与亲友渐行渐远。
- 髦士佐京邑:年轻士人辅佐京城。
- 怀念枉贞词:怀念昔日清白的言辞。
- 久雨积幽抱:长雨后内心的幽静积聚。
- 清樽宴良知:与知己共饮清酒。
- 从容操剧务:从容处理文书事务。
- 文翰方见推:才华方才被人推崇。
- 安能戢羽翼:怎能束缚自己的翅膀。
- 顾此林栖时:回首这林中隐居的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事都若遗”,通过自然景象隐喻心境。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事务的淡泊,体现了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与自我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壑:象征自然与隐逸生活。
- 秋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
- 清樽:象征与知己的交往与内心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韦应物选择隐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对世事的淡泊
C. 热爱自然
D. 对亲友的思念 -
诗中提到的“髦士”主要指的是哪些人? A. 士族子弟
B. 诗人朋友
C. 隐士
D. 追求功名的年轻人
答案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山中问答》——李白
诗词对比
《答长安丞裴说》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虽然韦应物更侧重于对世俗的反思与自我选择,但陶渊明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田园的宁静与美好。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于尘世的逃避,但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韦应物的诗更为沉郁深远,而陶渊明的则显得清新自然。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韦应物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