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寺阁集眺》
时间: 2025-01-19 21:39: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德寺阁集眺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芳节欲云晏,游遨乐相从。
高阁照丹霞,飗飗含远风。
寂寥氛氲廓,超忽神虑空。
旭日霁皇州,岧峣见两宫。
嵩少多秀色,群山莫与崇。
三川浩东注,瀍涧亦来同。
阴阳降大和,宇宙得其中。
舟车满川陆,四国靡不通。
旧堵今既葺,庶氓亦已丰。
周览思自奋,行当遇时邕。
白话文翻译
在这芳华的季节,云彩渐渐散去,游乐的时光伴随着快乐的心情而来。高阁映照着丹霞的美景,轻风徐来,带着远方的气息。四周寂静而开阔,思绪超然,仿佛神灵的思虑在空中游荡。旭日照耀着广袤的皇州,峻峭的山峰映入眼帘,犹如两座宫殿。嵩山的秀色多姿,群山中无人能比拟其巍峨。三条大河奔腾向东,瀍涧的水流也随之而来。阴阳和谐,宇宙在其中获得了平衡。舟车满载,四方的国家皆通行无阻。旧时的圩墙如今已经修缮,百姓的生活也日渐富裕。纵观四周,思绪激荡,行走时定能遇见理想的时机。
注释
- 芳节:指春夏之交,花香四溢的季节。
- 云晏:云彩渐散,天气晴朗。
- 丹霞:红色的云霞,指美丽的自然景象。
- 飗飗:清风徐来的样子。
- 寂寥:指环境的宁静和空旷。
- 岧峣:形容山峰高耸的样子。
- 阴阳:自然界的两种相反力量,象征和谐。
- 庶氓:百姓,普通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思想深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同德寺阁集眺》写于诗人游览同德寺阁时,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同德寺阁集眺》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哲思的诗作,韦应物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高阁的壮丽景象,及其带来的心灵启迪。诗中前四句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云彩的散去与轻风的拂动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好。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宏伟山川的描绘,嵩山的巍峨与三川的浩荡,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壮丽,诗人以此引发对宇宙和谐的思考。最后几句则转向人事,描绘了社会的繁荣与百姓的富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哲思的深邃,是一首典型的唐诗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芳节欲云晏,游遨乐相从。
在这美好的季节,云彩开始散去,游玩和欢乐的时光随之而来。 - 高阁照丹霞,飗飗含远风。
高阁映照着红霞,清风徐来,带着远方的气息。 - 寂寥氛氲廓,超忽神虑空。
四周的宁静开阔,使得思绪超然,仿佛神灵的思虑在空中游荡。 - 旭日霁皇州,岧峣见两宫。
旭日照耀着广袤的皇州,高耸的山峰如同两座宫殿。 - 嵩少多秀色,群山莫与崇。
嵩山的秀丽景色多姿,群山中无人能比拟其巍峨。 - 三川浩东注,瀍涧亦来同。
三条大河奔腾向东,瀍涧的水流也随之而来。 - 阴阳降大和,宇宙得其中。
阴阳和谐,宇宙在其中获得了平衡。 - 舟车满川陆,四国靡不通。
舟车满载,四方的国家皆通行无阻。 - 旧堵今既葺,庶氓亦已丰。
旧时的圩墙如今已经修缮,百姓的生活也日渐富裕。 - 周览思自奋,行当遇时邕。
纵观四周,思绪激荡,行走时定能遇见理想的时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阁比作映照大自然的美景,增加了诗的意境。
- 对仗:整首诗中许多句子使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使自然景象富有生命和感情,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社会繁荣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个人的哲学思考:在自然与人事的交融中,寻求和谐与富裕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阁:象征着人们追求理想与高度。
- 丹霞: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变化。
- 阴阳:象征宇宙的和谐与平衡。
- 舟车:象征着繁荣与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芳节”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秋季
- B. 春夏之交
- C. 冬季
- D. 夏季
-
“高阁照丹霞”中的“丹霞”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的云霞
- B. 夕阳
- C. 远山
- D. 湖水
-
诗中提到的“阴阳”象征什么?
- A. 太阳与月亮
- B. 自然界的两种相反力量
- C. 天地的联系
- D. 诗人的思想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诗词对比
- 韦应物的《同德寺阁集眺》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韦应物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则倾向于表现个人的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