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吴之问见赠》

时间: 2025-01-06 12:46:15

已当鸣雁夜,多事不同居。

故疾离城晚,秋霖见月疏。

趁风开静户,带叶卷残书。

荡桨期南去,荒园久废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当鸣雁夜,多事不同居。
故疾离城晚,秋霖见月疏。
趁风开静户,带叶卷残书。
荡桨期南去,荒园久废锄。

白话文翻译:

这已是雁声哀鸣的夜晚,我和你却因各种事情而无法相聚。
故乡的疾风让我晚归,秋雨中的月光显得稀疏而清冷。
趁着风,我打开了静谧的窗户,窗外的树叶随风翻卷着残留的书卷。
我期望划船南行,然而这荒废的园子已经久无人耕作。

注释:

  • 鸣雁夜:指秋冬季节,雁群南飞的夜晚,象征离别与孤独。
  • 多事:形容事情繁多,无法相聚。
  • 故疾:故乡的疾风,指风势急促。
  • 秋霖:秋天的细雨。
  • 静户:安静的窗户。
  • 卷残书:卷起的残缺书籍,暗示过往的回忆。
  • 荡桨:划船的动作。
  • 荒园:荒废的园地,象征失落与遗忘。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鸣雁”与“秋霖”的意象,传达了古人对离别和孤独的深切感受。鸣雁在古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象征思乡与离别的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贺,唐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多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相互交织,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酬吴之问见赠》是一首充满思乡情与离别感的五言绝句。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因繁忙事务而无法与友人相聚的愁苦。诗的开头“已当鸣雁夜”立即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伴随着雁鸣,诗人感受到一种挥之不去的忧伤。接下来的“故疾离城晚”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焦虑,暗示着人事的繁杂与无法回归的现实。

“秋霖见月疏”中的“秋霖”与“月疏”形成鲜明对比,细雨中的月光显得格外清冷,正如诗人此刻的心境,感到孤独与失落。其后几句“趁风开静户,带叶卷残书”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最后两句“荡桨期南去,荒园久废锄”则是对未来的展望,渴望着南去的自由,但又无奈于现实的荒芜,反映出一种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已当鸣雁夜”:已是雁鸣之时,暗示思乡与孤独。
  2. “多事不同居”:因繁忙事务,无法与友人相聚,表现无奈。
  3. “故疾离城晚”:归乡路途受阻,体现心中的急切与焦虑。
  4. “秋霖见月疏”:秋雨细密,月光似乎变得稀疏,象征孤寂。
  5. “趁风开静户”:借助风力打开窗户,表现对外界的期待。
  6. “带叶卷残书”:窗外树叶随风翻动,暗示过往的回忆。
  7. “荡桨期南去”:希望划船南去,象征对自由的向往。
  8. “荒园久废锄”:荒废的园地,映射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例如“鸣雁夜”与“秋霖见月”形成对比,营造出孤独又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鸣雁:象征离别与思乡之情。
  • 秋霖:细雨,代表愁苦与孤独。
  • 月疏:月光稀疏,暗示内心的孤寂。
  • 静户:安静的窗户,象征宁静的思考。
  • 残书:旧书,代表过往的记忆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周贺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鸣雁”主要象征什么?
    A. 富贵
    B. 离别与思乡
    C. 欢乐
    D. 自由

  3. 诗中提到的“荒园”象征什么?
    A. 繁荣
    B. 人生的希望
    C. 失落与无奈
    D. 美好的回忆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多表现出战争时代的痛苦与渴望。
  • 李白的《静夜思》则以更简洁的形式表达了思乡之情,两者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情感的细腻刻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