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亿东归
黄山远隔秦树,
紫禁斜通渭城。
别路青青柳发,
前溪漠漠花生。
和风澹荡归客,
落日殷勤早莺。
灞上金樽未饮,
宴歌已有馀声。
白话文翻译:
黄山与秦树相隔得遥远,紫禁城的阳光斜照着渭城。分别的道路上,青翠的柳树刚发新芽,前面的溪水中,花朵静静地开放。和煦的春风轻轻地送走归客,落日的余晖中,早莺在不停地歌唱。灞河岸的金樽还未斟酒,宴会上已经有了余音袅袅。
注释:
- 黄山:指中国名山,象征遥远和壮丽。
- 秦树:代指秦岭附近的树木,暗示地点的距离。
- 紫禁:紫禁城,是古代皇宫的代称,代表着权力与中心。
- 渭城:渭河流域的城市,位于陕西省,历史悠久。
- 别路:分别的道路。
- 青青柳发:形容柳树发芽的生机盎然。
- 前溪:前面的溪水。
- 漠漠:形容花开的淡雅、宁静。
- 和风:温暖的春风。
- 澹荡:轻轻荡漾的样子。
- 落日:夕阳西下,代表时间的流逝。
- 殷勤:热情、周到。
- 灞上:指灞河岸边。
- 金樽:金色的酒杯,象征美好时光。
- 宴歌:宴席上的歌声。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黄山”和“紫禁”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黄山自古以来便是名山,象征着高远和壮丽。紫禁城则是古代帝王的居所,象征着权力和荣耀。渭城历史悠久,曾是许多文人墨客的游历之地,诗中提到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即将分别的忧伤与不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贺,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真挚,尤其擅长表达离别之情。
创作背景:李亿东即将离去,周贺写下此诗以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传达了离愁别绪。
诗歌鉴赏:
《送李亿东归》是一首抒发离愁别绪的诗。诗的开头,周贺通过描绘黄山与秦树的遥远距离,隐喻着朋友之间的分别,仿佛一切都在提醒着他即将失去的友谊。接着,紫禁城的阳光斜照而来,增添了几分温暖,却也让人感受到即将逝去的时光。接下来的场景描写,柳树发芽、溪水开花,生动地展现出春天的气息,似乎在祝福归客,也在映衬着离别的淡淡忧伤。
而“和风澹荡归客,落日殷勤早莺”一句,风的轻柔与莺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既有欢送的愉悦,也有别离的惆怅。最后两句“灞上金樽未饮,宴歌已有馀声”更是点明了离别前的欢聚场景,金樽未饮,暗示着时光的匆匆,宴歌的余声则让人感受到那份未尽的情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情的珍惜,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山远隔秦树:描绘地理位置的遥远,暗示离别的不可避免。
- 紫禁斜通渭城:紫禁城的光辉投射在渭城,象征着历史与现实时光交错。
- 别路青青柳发:分别的路上,春天的柳树新芽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 前溪漠漠花生:溪水边花朵静静绽放,暗示着别离后的宁静与思念。
- 和风澹荡归客:温暖的春风轻轻送走归客,体现出自然的温柔与人情的关怀。
- 落日殷勤早莺:夕阳的余晖与莺鸟的歌声交织,营造出离别时的感伤氛围。
- 灞上金樽未饮:美好的时光尚未结束,金樽象征着未尽的欢聚。
- 宴歌已有馀声:宴会上歌声仍在回荡,喻示着那份珍贵的友谊与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离别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将春风和莺鸟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具温情。
- 对仗:如“和风澹荡归客,落日殷勤早莺”,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诗人既对友人的离去感到不舍,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出深厚的友情与人情的温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山:高远、壮丽,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紫禁:权力与历史的象征。
- 柳:生命的延续与春天的希望。
- 溪水:宁静与自然之美。
- 金樽:美好时光与友情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送李亿东归》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周贺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紫禁”指的是哪里? A. 黄山
B. 皇宫
C. 渭城
D. 林园 -
“和风澹荡归客”中的“和风”指的是什么? A. 冷风
B. 暖风
C. 大风
D. 雨风
答案:
- B. 周贺
- B. 皇宫
- B. 暖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by 王之涣
- 《春望》by 杜甫
- 《相见欢》by 李煜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送别》:同样表达离别情感,但更侧重于对未来的思考。
- 杜甫的《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家国的忧虑和思念。
解读:两首诗都涉及离别与思念的主题,但在情感的表达和景象的描绘上,各有不同的侧重与风格。周贺的诗更注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更具历史感与社会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