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三 拟送王司马北征》
时间: 2024-09-19 20:43: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其三 拟送王司马北征
作者: 夏言 〔明代〕
紫殿宣麻,彤墀赐宴,仗钺专征。
看白日辞天,玄冬出塞,金戈寒映,宝剑雄鸣。
雪满居庸,山横碣石,北去龙沙几日程。
据鞍处,正旌旗蔽野,鼓角连营。
丈夫有志功名。好戡乱扶危定太平。
况圣主恩深,清时望重,试凭全策,早下坚城。
王浚平吴,裴公破蔡,勋业真堪带砺盟。
登坛处,愿指麾诸将,一战功成。
白话文翻译
在紫色的殿堂中,宣告战事,红色的台阶上举行宴会,准备出征。
看那白日告别天空,寒冷的冬天出塞,金戈映照着寒光,宝剑发出雄壮的鸣响。
居庸关被雪覆盖,山峦横亘如石碑,北上的龙沙路途需几日。
在马鞍上驻足,正好看到旌旗蔽日,鼓角声声连绵。
壮志凌云的男子,心中向往功名,愿意戡乱扶危,保卫太平。
更何况圣主的恩情深厚,清明之时声望高远,试着凭借全盘策划,早早攻下坚固的城池。
王浚平定吴地,裴公打败蔡国,立下的功业真值得铭刻。
在登坛之处,希望能指挥将士,一战成名。
注释
- 紫殿宣麻:紫殿,指皇宫;宣麻,指发布征战的命令。
- 彤墀:红色的台阶,象征着皇权。
- 仗钺:指用斧头作为武器,象征出征。
- 金戈寒映:金属武器在寒光中闪耀。
- 雁沙:指北方的路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言(1482-1548),字廷璲,号白石,明代政治家、诗人。他以直言而闻名,曾任内阁首辅,主张治国平天下,重视军事与经济,作品多表现国家大事与个人志向。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威胁之时,诗人借助对王司马北征的送别,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将士的期待。
诗歌鉴赏
《沁园春 其三 拟送王司马北征》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作。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征的壮丽场景,传达出对将士的期望与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开篇以“紫殿宣麻”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朝廷的气氛,紧接着描绘出白日告别与金戈寒映的壮阔景象,展现出出征的庄严与紧迫感。诗中反复提到的“丈夫有志功名”,凸显了士人的责任感和追求,暗示着诗人自己也怀有如是的抱负。
诗中不仅有对当前局势的感慨,也有对历史英雄的崇敬,提到“王浚平吴,裴公破蔡”,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当今将士的激励。最后,诗人以“愿指麾诸将,一战功成”结束,呼应全诗的主题,表达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将士的信任。整体上,这首诗以豪放的气质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展现了明代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紫殿宣麻:引入朝廷发布征战命令的场景。
- 彤墀赐宴:展示庆祝出征的隆重气氛。
- 看白日辞天:暗示出征的时机,时光的流逝。
- 金戈寒映,宝剑雄鸣:展现战争的气氛与士兵的勇猛。
- 雪满居庸:描绘北方严峻的环境。
- 正旌旗蔽野,鼓角连营:突显出征军队的壮阔场面。
- 丈夫有志功名:强调士人追求功名的决心。
- 试凭全策,早下坚城:期望通过周密的策略尽早攻克敌城。
- 王浚平吴,裴公破蔡:引入历史英雄,激励今人。
- 愿指麾诸将,一战功成:表达对胜利的期盼与信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金戈寒映,宝剑雄鸣”,增强诗的音乐感。
- 比喻:将战斗比作盛宴,传达出出征的荣耀。
- 排比:反复提及将士的功名,增强情感的激励效果。
主题思想
全诗以北征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将士的期望,同时展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与报国意愿。诗中强调了士人的责任感和对功名的渴望,体现了明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殿:象征皇权和权威。
- 金戈:象征战争和勇敢。
- 雪:象征严酷的环境与艰难的征途。
- 旌旗:象征军队的斗志与荣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殿”指的是哪里?
A. 皇宫
B. 将军府
C. 村庄
D. 学校 -
“金戈寒映”中“金戈”的意思是?
A. 武器
B. 战斗
C. 胜利
D. 失败 -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A. 曹操
B. 王浚
C. 吕布
D. 诸葛亮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满江红》:岳飞与夏言的《沁园春》均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但岳飞的作品更多聚焦于个人的悲愤与理想,而夏言则在更宏观的层面上描绘了国家的命运与将士的责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夏言与明代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