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四》
时间: 2025-01-06 09:57: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其四
作者: 王夫之 〔明代〕
为问蒙庄,卮言枉吊,笑尔何知。
既使我其然,焉能免此,
如君之说,抑又奚为。
幸未凋零,先为飘荡,
究竟鱼还死水湄。
早辜负,却桃花春水,
杨柳秋堤。
欲抛抛付伊谁。
真避影银镫只浪吹。
便一枕蝶轻,还黏粉趐,
三眠蚕稳,仍惹缫丝。
去则难留,留原难却,
一线纹生玩月犀。
唯片晌,耐板桥霜迹,
茅店荒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询问蒙庄,感叹那些空洞的言辞毫无意义。即便我如此,最终也无法逃避现实。就如你所说,又何必如此呢?幸好我尚未凋零,先在风中飘荡,终究就像鱼儿在死水边上游荡。早已辜负了春日的桃花和秋天的杨柳。想要抛却这些,终究又该向谁倾诉呢?真是避无可避,月光下的影子也随风飘荡。寂静的夜里,蝴蝶轻轻飞舞,依旧沾染着花粉,三次入眠的蚕也在编织丝线。离去则难以挽留,留下又难以舍弃,细细的纹路在月下显现。只是短暂的时光,耐住了板桥上的霜痕,茅店里也只剩下荒凉的鸡鸣。
注释
- 蒙庄: 指代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或是对世事的无知。
- 卮言: 指无意义的言谈,卮本是酒器,引申为空洞的话。
- 愚弄: 指轻视、嘲笑的态度。
- 桃花春水: 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繁华。
- 杨柳秋堤: 秋天的意象,寓意时光流逝与生命的逝去。
- 银镫: 银色的灯,象征夜晚的孤独与寂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岳阳,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词以气象宏大、情感真挚著称。王夫之一生经历了明清更替,深受时代动荡的影响,作品中常表现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明清交替之际,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时期,诗人借此表达对人生无常及失落青春的深刻感慨,并反映自己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沁园春 其四》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在描绘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时间和存在的思考。诗的开头以询问的形式引入,表明对世俗言论的质疑,接着诗人自我反思,承认即使如此,也无法逃避现实的无奈。通过对桃花、杨柳的描绘,诗人展现了春秋更替的美好与哀愁,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美好的瞬间。同时,诗中“去则难留,留原难却”的哲理思考,表明了对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生与死、留与去之间的无奈与挣扎。整体而言,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问蒙庄,卮言枉吊,笑尔何知。
- 诗人以问句开头,质疑对方的看法,指对无知的嘲笑。
-
既使我其然,焉能免此,如君之说,抑又奚为。
- 自己即使如此,终究无法逃避现实,质疑对方的观点。
-
幸未凋零,先为飘荡,究竟鱼还死水湄。
- 诗人庆幸自己尚未凋零,但在现实中仍游弋于死水边,象征生命的迷茫。
-
早辜负,却桃花春水,杨柳秋堤。
- 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奈感叹,已然辜负了春天的美好。
-
欲抛抛付伊谁。
- 想要抛弃这一切,却又无处倾诉。
-
真避影银镫只浪吹。
- 无法躲避现实的影子,夜晚的孤独感。
-
便一枕蝶轻,还黏粉趐,三眠蚕稳,仍惹缫丝。
- 描绘宁静的夜晚,细腻的感受以及生命的静谧与繁复。
-
去则难留,留原难却,一线纹生玩月犀。
- 对于离去与留下的纠结,暗示人生的无奈。
-
唯片晌,耐板桥霜迹,茅店荒鸡。
- 仅有短暂的时光与记忆,描绘了生活的荒凉和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 “桃花春水”、“杨柳秋堤”等意象比喻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拟人: “蝴蝶轻轻飞舞”,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 诗中多处用对仗结构,增强诗文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无奈。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哲理思考,展现了对现实的深刻理解与反思,体现了对生命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桃花: 象征青春与生命的美好。
- 杨柳: 代表时光流逝与离别的惆怅。
- 银镫: 代表夜晚的孤独与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卮言”指的是:
A. 有意义的话
B. 空洞无物的话
C. 诗人的独白
D. 自然的声音 -
“桃花春水”象征的是:
A. 夏天的炎热
B. 青春的美好与短暂
C. 秋天的宁静
D. 冬天的寒冷 -
诗中提到的“难留”主要表达了:
A. 对过去的留恋
B. 对未来的不安
C. 对现实的接受
D. 对时间的无奈
答案:1-B; 2-B; 3-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两者皆展现对时光的感怀,但王夫之更侧重于对现实的思考和无奈,而李白则多了份浪漫与乡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夫之诗文集》
- 《明清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