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校读榆生师《忍寒吟稿》有感》
时间: 2025-01-06 07:13:09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金缕曲·校读榆生师《忍寒吟稿》有感
作者: 喻蘅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宿雨零烦暑。正金风袅袅,早秋暗度。牖下频年校遗稿,把卷沉吟朝暮。听历历深心倾吐。往事前尘萦眼底,忆初程附学迷前路。承指引,津梁渡。一编语业融今古。汲心源周吴砥砺,苏辛机杼。写尽辛酸哀南赋,下笔玄黄风雨。伤心语江潭烟树。凄怆兰成谁识得,拥素云黄鹤归何处。销不尽,愁如铸。
白话文翻译:
在宿雨之后,烦闷的暑气渐渐消散。此时金风轻拂,早秋的气息悄然来临。窗下,我多年校读遗稿,卷起书卷,朝夕沉吟。倾听那些深情的倾诉,往事如烟萦绕在眼底,回忆起当初求学的迷茫。承蒙指引,犹如渡过一座桥梁。一篇篇的学识融汇了古今。汲取心灵的源泉,周围的吴地仿佛在磨砺我,苏轼与辛弃疾的作品交织其中。写尽了那辛酸的南方赋诗,笔下流淌着风雨的沉重。伤感的言语如江边烟树,凄凉的兰花又有谁能识得?那素雅的云彩和黄鹤又将归向何方?愁苦无法消散,恰似铸造一般。
注释:
- 宿雨:指前一天的雨。
- 金风:指秋风,带有清凉的气息。
- 牖下:窗下,诗人在此处沉吟读书。
- 校遗稿:校对前人的遗稿。
- 倾吐:倾诉,表达内心的感慨。
- 津梁:渡口,象征指引和帮助的地方。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喻蘅(1885年-1959年),字文卿,号藕舫,近代女诗人,擅长词曲,诗风清新婉约,关注社会变迁与女性命运。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对榆生师《忍寒吟稿》的读后感,反映出其对过去求学经历的思考以及对文学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金缕曲》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秋日的静谧氛围中,对往昔经历的追忆与思考。开篇的“宿雨零烦暑”便营造了一种清新舒适的氛围,为后文的情感表达奠定了基调。诗中反复提到的“校遗稿”,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也暗示着对知识传承的尊重。通过“往事前尘萦眼底”,作者深入反思了自己在求学过程中的迷茫与探索,展现了求知的艰辛与执着的心态。诗中的意象如“江潭烟树”“素云黄鹤”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整首诗在结构上流畅而富有层次,不仅有对自己学业的总结,还有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宿雨零烦暑”:前一夜的雨水带走了夏日的烦闷。
- “金风袅袅,早秋暗度”:秋风轻柔,早秋悄然降临。
- “牖下频年校遗稿”:在窗下多年来校读师长的遗稿。
- “把卷沉吟朝暮”:卷起诗卷,朝夕沉思吟诵。
- “听历历深心倾吐”:聆听那些深情的倾诉,似乎历历在目。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金风袅袅”,赋予风以人性化特征,增添了秋天的温柔。
- 对仗:如“沉吟朝暮”,使得语言更加对称和谐。
- 意象:如“江潭烟树”,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景象,反映内心的忧伤。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回忆求学经历,探讨了知识的传承与个人成长的艰辛,反映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愁与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金风:象征秋天,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变迁。
- 江潭烟树:象征孤独与忧伤,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
- 素云黄鹤:象征自由与归属,引发对未来的思考与迷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风”象征什么?
- A. 春天
- B. 秋天
- C. 夏天
- D. 冬天
-
“牖下频年校遗稿”中的“校遗稿”指什么?
- A. 新书
- B. 前人的遗作
- C. 自己的作品
- D. 小说
-
诗中的“江潭烟树”主要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与忧伤
- C. 兴奋
- D. 平静
答案:
- B;2. B;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 喻蘅与李清照:两位女诗人都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语言著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过去的怀念。然而,李清照更多地展现了对爱情的感伤,而喻蘅则更侧重于对求学与知识的探索。
参考资料:
- 《喻蘅诗词集》
- 《中国近现代女诗人研究》
- 《李清照与她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