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昨夜南亭望,分明梦洛中。
室家谁道别,儿女案尝同。
忽觉犹言是,沉思始悟空。
肝肠馀几寸,拭泪坐春风。
白话文翻译:
昨晚在南亭仰望,清晰地梦见了洛阳。
家中人谁与我道别,儿女们的案头总是相伴。
忽然觉得犹如在说话,沉思中方才意识到一切都是空。
肝肠剩下几寸,拭去泪水坐在春风中。
注释:
- 南亭:指南边的亭子,此处为诗人所处的环境。
- 梦洛中:指梦见洛阳,洛阳是当时的繁华之地,象征着美好与怀念。
- 室家:指家庭,室内的亲人。
- 儿女案尝同:意指儿女们一起在案头,表明亲情。
- 始悟空:意识到一切都是空无,体现出对人生的感悟。
- 肝肠:比喻内心的痛苦与思念。
典故解析:
“洛中”指的是古代的洛阳,历史上是著名的文化中心,许多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诗篇。诗中提及的“梦洛中”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怀念。诗中意象的交织,使得伤感的情绪愈加深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佺期,唐代诗人,字景仁,号遗山,生于长安,卒年不详。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五言绝句,作品多表现对家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沈佺期流寓生涯的某个夜晚,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诗中通过南亭的夜景和梦境的联想,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伤。
诗歌鉴赏:
《驩州南亭夜望》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亲人的怀念。诗的开头便以“昨夜南亭望”引入,营造出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梦境的描绘,将洛阳这一富饶的文化象征与自己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思乡之情愈发浓烈。
诗中表达了对家庭的眷恋与对往昔的追忆,尤其是“儿女案尝同”这一句,既反映了家庭的温暖,也暗含了离别的无奈。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逐渐意识到人生的空虚和无常,正如“沉思始悟空”所示,这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让整首诗更具深度。
最后一句“拭泪坐春风”更是将内心的痛楚与自然的和谐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在悲痛中寻找慰藉的情感。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呈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故乡的眷恋,又有对人生的思索,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夜南亭望: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南亭中仰望星空的静谧场景,暗示了思绪的开始。
- 分明梦洛中:梦境中出现的洛阳,象征着对美好往昔的追忆。
- 室家谁道别:表明对家庭的思念,同时反映出离别的痛苦。
- 儿女案尝同:儿女伴随的温暖,突显家庭的团圆与和谐。
- 忽觉犹言是:在思考中,感受到一切的虚幻与无常。
- 沉思始悟空:在寂静的思考中,领悟到人生的空虚。
- 肝肠馀几寸: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痛苦与思念,肝肠寸断的情感。
- 拭泪坐春风:在春风中拭去泪水,表现出对生活的释然与淡然。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肝肠”比喻内心的痛苦和思念,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如“南亭”、“春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哀伤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写与对家庭、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通过梦境与思念,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感悟,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又细腻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南亭:象征着孤独与思考的空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 梦:梦境是对故乡和亲情的追忆,反映出对往昔的怀念。
- 春风: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温暖,尽管内心痛苦,但仍有对生活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洛中”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长安
B. 洛阳
C. 成都
D. 驩州 -
诗人通过“拭泪坐春风”想表达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悲伤与释然
C. 欢乐
D. 迷茫 -
诗中的“儿女案尝同”表达了什么? A. 家庭团圆的温暖
B. 离别的痛苦
C. 忙碌的生活
D. 朋友的陪伴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沈佺期《驩州南亭夜望》与李白《静夜思》:两者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但沈佺期的诗更为细腻,反映出内心的复杂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而李白则通过简洁的语言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沈佺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