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镜》

时间: 2025-01-17 10:03:04

霏霏日摇蕙,骚骚风洒莲。

时芳固相夺,俗态岂恒坚。

恍忽夜川里,蹉跎朝镜前。

红颜与壮志,太息此流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霏霏日摇蕙,骚骚风洒莲。
时芳固相夺,俗态岂恒坚。
恍忽夜川里,蹉跎朝镜前。
红颜与壮志,太息此流年。

白话文翻译:

轻柔的阳光摇曳着蕙草,阵阵微风洒落着莲花。
时光的芳华总是难以长久,世俗的风俗又怎能持久坚固?
恍惚间似在夜川里,辗转流连于朝镜前。
红颜与壮志交织,感叹这流逝的岁月。

注释:

字词注释:

  • 霏霏:细小的雨滴或雾气,形容天气的细腻。
  • :一种香草,常用来象征高洁的品德。
  • 骚骚:形容风的轻柔和细腻。
  • :常用来象征纯洁和高尚。
  • 时芳:时光中的美好事物。
  • 俗态:世俗的风俗和样式。
  • 恍忽:恍惚,迷迷糊糊的状态。
  • 蹉跎:形容时间的流逝与耽搁。
  • 红颜:年轻美好的面容,常指女子。
  • 壮志:伟大的志向与抱负。
  • 流年:光阴流逝,岁月的变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红颜与壮志”常用于描绘年轻女子的美貌与追求理想的志向,反映了作者对青春易逝的叹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佺期(约710年-约785年),唐代诗人,字仲容,号子真,晚号山人。他生活在盛唐时期,受到王维、李白等人的影响,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览镜》创作于作者的晚年,正值人生的转折期,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览镜》是一首蕴含深意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与人生感悟,展现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和对美好青春的珍视。首联“霏霏日摇蕙,骚骚风洒莲”以清新的意象开篇,描绘了一个温婉而富有生机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好。接着,诗人转入对人生的沉思,提出“时芳固相夺,俗态岂恒坚”,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无奈和对世俗的反思。诗中“恍忽夜川里,蹉跎朝镜前”则通过夜与朝的对比,加深了对时光流转的感受,夜川的恍惚与朝镜的清晰形成鲜明对照,暗示人在时光面前的迷茫与无力。

最后一句“红颜与壮志,太息此流年”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以红颜代指青春,以壮志象征理想,表达了对二者在时光流逝中逐渐远去的感慨,深切地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作者的情怀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霏霏日摇蕙:描绘阳光透过细雨摇曳的蕙草,展现出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
  • 骚骚风洒莲:微风轻拂,莲花随之飘落,映衬了自然的柔美。
  • 时芳固相夺:时间的美好总是短暂,难以长久保持。
  • 俗态岂恒坚:世俗的风俗和态度根本无法持久坚固。
  • 恍忽夜川里:在夜色中恍惚迷茫,暗示对时间流逝的惆怅。
  • 蹉跎朝镜前:在朝晨的镜子前感叹时间的流逝,表现出对青春的追忆。
  • 红颜与壮志:美丽的青春与壮志理想交织,表现出内心的矛盾。
  • 太息此流年:对流逝岁月的叹息,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的“红颜”与“壮志”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如“摇蕙”“洒莲”,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惋惜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时间与现实时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雅与美好,代表青春的纯真。
  • :象征美丽与纯洁,寓意理想的美好。
  • 红颜:年轻美好的女子,代表青春的短暂。
  • 壮志:伟大的理想与追求,象征人们对未来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霏霏日摇蕙”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 A. 雨夜
    • B. 阳光明媚
    • C. 风雪交加
  2. “时芳固相夺”中的“芳”指的是什么?

    • A. 音乐
    • B. 时光中的美好事物
    • C. 花香
  3. 诗人对流逝的岁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欢喜
    • B. 无奈与惋惜
    • C. 忽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沈佺期与李白的作品都表达了对青春和理想的追求,但李白的语言气势磅礴,更加豪放,而沈佺期则更细腻,充满感性思考,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