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饮寥阳殿,明月何娟娟。
举杯邀明月,形影似相怜。
酒满月在手,酒尽月还天。
步月醉欲卧,明月来床前。
醉时在交欢,醒后各茫然。
白话文翻译
在寥阳殿中夜饮,明月何其美丽。
我举杯邀明月,影子似乎也在相互怜惜。
酒满杯中,月亮在手中;酒尽时,月亮又回到天上。
我在月下醉意朦胧,明月却来到床前。
醉时欢聚,醒后却各自茫然。
注释
字词注释
- 寥阳殿:古代宫殿名,指代一个清幽的饮酒场所。
- 娟娟:形容明月的柔美和清秀。
- 邀明月:邀请明月共饮,表现出对月亮的亲近。
- 形影似相怜:形指人影,意指在月下的孤独感。
- 步月:在月光下走。
- 交欢:指相聚、欢娱的时光。
- 茫然:表示醒来后失去方向和感觉的状态。
典故解析
- 该诗提到的“明月”,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常象征着清幽、孤独和思念的情感。例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同样利用了月亮的意象来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鸣鸾,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多以清新、自然见长,擅长描写月夜情景,常体现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夜晚,诗人独自在寥阳殿中饮酒,借月光抒发情感,表达内心对孤独的感受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鉴赏
《寥阳夜饮》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在夜晚与明月共饮时的悠闲与孤独。全诗通过明月、酒杯、影子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略显惆怅的氛围。开头两句“夜饮寥阳殿,明月何娟娟”便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夜饮的寥寥和明月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一种孤独的情绪。
在“举杯邀明月,形影似相怜”中,诗人不仅与明月举杯同饮,更在醉意中感受到影子与自身的共鸣,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与心灵的慰藉。随着酒意渐浓,诗人展现出对醉后欢聚与醒后孤独的深刻理解,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感叹人生的无常。
最后的“醉时在交欢,醒后各茫然”更是将这种孤独与欢愉的对立推向高潮,表现出即使在欢聚时刻,也难以避免醒后的寂寞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引发读者对人生、孤独与美好时光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饮寥阳殿:夜晚在清幽的殿堂中饮酒,渲染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明月何娟娟:明亮的月亮显得格外美丽,给予人以视觉享受。
- 举杯邀明月:以酒杯邀明月共饮,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形影似相怜:影子和我似乎互相依偎,体现出孤独感。
- 酒满月在手:酒杯满时,月亮仿佛在手中,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 酒尽月还天:酒喝尽后,月亮又回到天上,暗示欢聚的短暂。
- 步月醉欲卧:在月光下醉意朦胧,想要休息。
- 明月来床前:明月似乎来到床前,表现出孤独的陪伴。
- 醉时在交欢:醉中欢聚,享受快乐的时光。
- 醒后各茫然:清醒后却陷入迷茫,反映出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月比作朋友,强调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拟人:赋予月亮情感,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互动。
- 对仗:如“酒满月在手,酒尽月还天”,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饮酒为线索,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欢聚与孤独之间的辩证关系,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着孤独、思念与美好。
- 酒杯:代表欢乐与短暂的享乐。
- 影子:象征着孤独与内心的相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明月”象征什么?
a) 欢乐
b) 孤独
c) 财富
d) 权力 -
诗人对饮酒后的感受是怎样的?
a) 快乐
b) 迷茫
c) 知足
d) 忧愁 -
诗中提到的“寥阳殿”主要指什么?
a) 宫殿
b) 酒店
c) 花园
d) 寺庙
答案
- b) 孤独
- b) 迷茫
- a) 宫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探讨月下饮酒的情感。
- 苏轼《水调歌头》:抒发对月亮的思念与感慨。
诗词对比
- 韩鸣鸾与李白的月夜作品均借助明月表达孤独与思念,但韩的诗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则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
- 两者在意象使用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李白更显豪放,韩鸣鸾则更显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韩鸣鸾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