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波弄一池风皱。香滞小炉烟瘦。月上半阑干,夜静只闻更漏。依旧。依旧。人立黄昏时候。
白话文翻译:
风轻轻地拨动着池水,水面泛起涟漪。香气在小炉中萦绕,烟雾轻薄如纱。月光洒在半边的栏杆上,夜晚静谧,只能听到更漏的滴答声。依旧是这样的宁静,依旧是这样的黄昏时分,有人静静伫立。
注释:
- 波弄:拨动水面,产生涟漪的意思。
- 香滞:香气停留不散,滞留在空气中。
- 小炉:指放置香料的炉子。
- 更漏:古代计时器具,夜静时可听到的滴水声。
- 依旧:仍然如此,表示一种不变的状态。
- 人立:指有人在黄昏时分静静站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锦,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悟,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绘夜景与春色。
创作背景:
《如梦令 春夜》创作于春夜,结合了诗人对春夜宁静氛围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如梦令 春夜》是一首充满春夜气息的词作,字里行间透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情感。开篇的“波弄一池风皱”便为整首词奠定了生动的自然画面,轻风拂过,水面泛起波纹,给人一种轻盈、柔和的感觉。接下来的“香滞小炉烟瘦”则通过小炉中的香烟,渲染出一种温馨而又带有淡淡忧伤的情绪,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思绪的缠绵。
“月上半阑干”描绘了月光洒在栏杆上的美丽景象,夜晚的宁静与静谧更增添了诗的意境。此时,诗人似乎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空间,时间在这里凝固,世间的喧嚣被隔绝,只有更漏的滴答声不断提醒着他,时光在流逝。
最后的“依旧”反复出现,强调了这种宁静的氛围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在黄昏时分的伫立,既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可能是对逝去岁月的无奈与感慨。整体而言,此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清幽的春夜美景,令人沉醉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波弄一池风皱:描写水面轻轻起波,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
- 香滞小炉烟瘦:香气缭绕,营造出温馨而又孤独的氛围。
- 月上半阑干:月光洒在栏杆上,增添了夜的静谧美感。
- 夜静只闻更漏:夜晚的宁静中,只有时间的流逝声。
- 依旧。依旧。人立黄昏时候:诗人静立于黄昏,感慨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波动比作“弄”,以体现风的轻柔。
- 拟人:香气与烟雾被赋予生命,表现其缠绵之态。
- 对仗:如“风皱”和“烟瘦”,形成和谐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夜宁静美好的追忆与思考,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具有深刻的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波: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香:代表温暖与柔情。
- 月:象征宁静与遥远的思念。
- 更漏: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波弄一池风皱”中“弄”字的意思是? A. 撞击
B. 拨动
C. 修整 -
诗中提到的“更漏”指的是? A. 月光
B. 香气
C. 计时器具 -
“依旧”在诗中反复出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与感慨
C. 激动
答案: 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以梦境与夜景为主题,但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
- 苏轼《水调歌头》:在意境的广阔与豪放上有所不同,展示了更为磅礴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