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边词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9 20:52:04

将军作镇古汧洲,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军作镇古汧洲,
水腻山春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
行人不信是边头。

白话文翻译:

将军驻扎在古老的汧洲,
水流清澈,山色柔和,春意盎然。
在宁静的夜晚,城市中丝竹乐声四散,
行人们不敢相信这里是边境的地方。

注释:

  • 将军:指负责边境防守的军事首领。
  • 汧洲: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 水腻:形容水流清澈、滋润。
  • 气柔:指气候温和,春天的气息柔和。
  • 丝管:指丝竹乐器,象征音乐。
  • 边头:指边境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合(约公元780年-约公元842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阮亭,晚唐诗人之一。他以清新自然、贴近生活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边塞与乡村的景象。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姚合任职边疆期间,反映了他对边境生活的观察与感悟。诗歌背景下,边疆地区的安全与安定往往与军队的驻守有关,诗中将军的镇守和春天的柔和气候形成对比,展现了边境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歌鉴赏:

《穷边词二首 其一》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边境地区的春日景象。诗的开头通过“将军作镇古汧洲”,引入了军事主题,设定了一个边关的背景。接着“水腻山春气柔”展现了自然的美好,水和山的清新使得冷峻的边关生活显得温暖宜人。

在“清夜满城丝管散”中,夜晚的宁静与音乐的欢快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用乐声传达了士兵们的生活情趣,展现出一种不拘泥于严肃军事的生活态度。这种反差让人感受到边疆不仅是战斗的地方,也是生活的乐土。最后一句“行人不信是边头”更是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这个边境地区的美好想象,令人难以置信这里是边缘之地,反而像是一个繁华的城市。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夜晚的音乐,表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将军作镇古汧洲”:指出将军的驻扎地,设定了边境的背景。
  2. “水腻山春气柔”:描绘自然景色,水清山美,春天气息柔和,反映出边境的宁静。
  3. “清夜满城丝管散”:夜晚乐声四溢,营造出热闹的氛围。
  4. “行人不信是边头”:行人感到不可思议,这里竟是边境,展现了边境的美好与安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水腻山春”、“清夜满城”,形成音韵的和谐。
  • 比喻:将乐声与城市生活结合,营造出一种生动的画面。
  • 对比:边境与城市生活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境的春天美景,传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边境并非只有严酷与孤寂,也可以是温暖和美好的生活场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将军:象征着守护与责任。
  • 水腻: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丝管:象征着文化与生活的乐趣。
  • 边头:象征着边境的孤独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地名“汧洲”位于今天哪个省份? A. 陕西
    B. 甘肃
    C. 山西

  2. 诗中“清夜满城丝管散”描述的是哪种场景? A. 白天的繁忙
    B. 夜晚的音乐
    C. 军事训练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边境的严酷
    B.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C. 将军的英勇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燕歌行》

诗词对比

  • 姚合的边塞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边境的景色,但王之涣更注重宏伟的自然风光,而姚合则更细腻地展现了边境生活的细节与情感,体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3.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