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霜》
时间: 2025-01-19 20:50: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心怀霜
作者: 姚合 〔唐代〕
欲识为诗苦,秋霜若在心。
神清方耿耿,气肃觉沈沉。
皓素中方委,严凝得更深。
依稀轻夕渚,仿佛在寒林。
思劲凄孤韵,声酸激冷吟。
还如饮冰士,励节望知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创作诗歌时所经历的苦恼与孤独。诗人想要理解诗的艰辛,就像秋霜般冷酷地侵袭内心。此时,心神清明而又坚定,气氛严肃而沉重。白色的诗句中隐含着深刻的情感,凝重而内敛。微微的夕阳映照在水边,似乎在寒冷的树林里徘徊。诗人的思绪充满了凄凉的韵律,声音悲切而冷冽。最终,诗人比作饮冰的士人,坚定地追求志同道合的知音。
注释
- 欲识:想要了解。
- 为诗苦:写诗的艰辛和苦恼。
- 秋霜:秋天的霜,象征冷酷和孤独。
- 神清:心神清明。
- 耿耿:形容清晰明亮。
- 气肃:气氛严肃。
- 皓素:白色的诗句。
- 方委:正要表达。
- 严凝:严肃而凝重。
- 轻夕渚:微微的夕阳照在水边。
- 凄孤韵:凄凉孤独的韵律。
- 声酸:声音悲切。
- 饮冰士:比喻志趣高洁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公元约834年,卒于公元约900年。其诗风以清新、高远著称,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描绘自然与人生。他的作品多涉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心怀霜》写于唐代中期,那个时期政治动荡,士人多有孤独和不安的情感。姚合在诗中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苦恼以及对知音的渴望,反映了当时文学人心中的孤寂与追求。
诗歌鉴赏
《心怀霜》是姚合以个人情感为背景创作的一首诗,整体上渗透着一种沉重的孤独感。开篇即以“欲识为诗苦”引入,直白地表明创作的艰辛与痛苦,仿佛秋霜一样刺骨。诗人在字里行间展现出内心的清明与坚定,正如“神清方耿耿,气肃觉沈沉”所描绘的那样,虽然外界环境严酷但依然保持着内心的执着与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思劲凄孤韵,声酸激冷吟”展现了诗人在创作时的孤独与凄凉,声音的悲切与冷冽反映出他对理想与知音的渴望。而最后一句“还如饮冰士,励节望知音”则是诗人对高洁志趣的自我勉励,表明他愿意在艰难困苦中坚持自己的理想,期待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秋霜、寒林等自然元素,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姚合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使得这首诗在唐诗中独具一格,展现了诗人对创作的深刻思考和对知音的渴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识为诗苦,秋霜若在心: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苦恼,秋霜象征着冷酷的内心感受。
- 神清方耿耿,气肃觉沈沉:心神清醒而坚定,但气氛却显得沉重。
- 皓素中方委,严凝得更深:在白色的诗句中,情感更加内敛而深厚。
- 依稀轻夕渚,仿佛在寒林:夕阳的微光映照在水边,似乎在寒冷的树林中流连。
- 思劲凄孤韵,声酸激冷吟:思绪的凄凉与孤独,声音悲切而冷冽。
- 还如饮冰士,励节望知音:自比饮冰的士人,激励自己追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修辞手法
- 比喻:“秋霜”与“饮冰士”的比喻,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寒冷与高洁的志向。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使得整首诗在形式上更为和谐。
- 意象:运用自然意象增强情感的表达,如“秋霜”、“寒林”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创作苦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知音的渴望,反映了唐代文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高洁志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霜:冷酷、孤独的象征,反映诗人内心的痛苦。
- 寒林:象征孤独与寂静,增强了诗的凄凉感。
- 饮冰士:象征志趣高洁,表现诗人自我激励的意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欲识为诗苦”是什么意思? A. 想要了解诗歌的美
B. 想要了解诗歌的艰辛
C. 想要写出好的诗 -
“神清方耿耿”中的“方”字表示什么? A. 刚刚
B. 正在
C. 未来 -
诗人自比“饮冰士”是为了表达什么? A. 渴望友情
B. 高洁的志趣
C. 对诗歌的热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思考与孤独感。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体现了对知音的渴望与孤独的情感。
诗词对比
姚合的《心怀霜》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达了对孤独的思考,但姚合更倾向于内心的苦痛,而李白则是对自由与友谊的向往,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指南》
以上是对《心怀霜》的详细解析与理解,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入地欣赏这首诗的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