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述怀》

时间: 2025-01-08 23:01:15

廛中有个修行子,火院难离。

只被推辞。

恁不回头候几时。

今朝不保来朝事,大限谁知。

可煞愚痴。

直待荒郊咬齿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述怀
廛中有个修行子,火院难离。
只被推辞。恁不回头候几时。
今朝不保来朝事,大限谁知。
可煞愚痴。直待荒郊咬齿儿。

白话文翻译:

在市集中有个修行的人,难以脱离火院的纷扰。
他总是被推辞,难道不回头的话,等到何时呢?
今天还不知道明天的事,大限又有谁能知道?
真是愚痴啊!直到在荒郊中咬牙切齿。

注释:

  • 廛中:市集、集市。
  • 修行子:修行的人,通常指的是追求道德、精神修炼的人。
  • 火院:比喻世俗的纷扰和烦恼。
  • 推辞:拒绝、推托。
  • :如此、这样。
  • 回头:回心转意、改变方向。
  • 大限:指生命的终结。
  • 愚痴:愚蠢而痴迷。
  • 荒郊:荒凉的乡野,指远离人烟的地方。
  • 咬齿儿:形容愤怒或痛苦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哲是元代的一位诗人,作品多反映其内心的挣扎与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他的诗风常带有佛教和道教的哲理,强调修行与内心的探索。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代,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内心修行的渴望。诗中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无奈,以及对愚痴状态的自我批判。

诗歌鉴赏:

《采桑子 述怀》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一个修行者在繁杂的市集中难以自拔的情景,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尘世纷扰中迷失自我的状态。开头几句以“廛中有个修行子”引入,直接点出主题,透过对修行者的描绘,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挣扎。

“火院难离”,火象征着世俗生活的纷扰与欲望,修行者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无比渺小和孤独。接着“只被推辞”则展现了修行者在世俗诱惑面前的无奈与无助,仿佛连回头的机会都被剥夺了。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进一步反思了生命的无常,“今朝不保来朝事”,这句表达了对未来不可知的焦虑与无奈。最后的“可煞愚痴”,更是对自身状态的深刻反思,表现出一种对愚蠢追求的深切自责。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悲凉与无奈,却又不乏对内心修行的渴求,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追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廛中有个修行子:直接引入人物,设置情境。
  • 火院难离:暗示修行者对世俗的依恋和无法摆脱。
  • 只被推辞:反映出修行者的无奈与被动。
  • 恁不回头候几时:提问,表达对未来的茫然。
  • 今朝不保来朝事:人生无常,未来不可预测。
  • 大限谁知:对生命尽头的思考,增添了哲理深度。
  • 可煞愚痴:自我反省,批判愚蠢的迷失。
  • 直待荒郊咬齿儿:描绘无奈与痛苦的境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火院”比喻世俗烦恼,增强情感表达。
  • 反问:通过疑问句加强对未来的迷茫感。
  • 对仗:在结构上形成和谐,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对内心修行的渴望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愚痴状态的自我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修行子:象征追求真理与内心安宁的人。
  • 火院:象征世俗的纷扰与欲望。
  • 荒郊:象征孤独与迷失的境地。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构建了情境,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挣扎和对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哲所描绘的“修行子”主要面临什么样的困境? A. 对世俗生活的依恋
    B. 对修行的热爱
    C. 对自然的向往
    D. 对家庭的责任

  2. “今朝不保来朝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生命无常的忧虑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过往的怀念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王哲的《采桑子 述怀》更多地关注内心的挣扎和对世俗的反思,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豪情。两者均为各自时代的代表,反映出不同的情感状态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王哲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