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起即事因成回文寄袭美》
时间: 2025-01-01 17:58: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起即事因成回文寄袭美
——陆龟蒙 〔唐代〕
平波落月吟闲景,
暗幌浮烟思起人。
清露晓垂花谢半,
远风微动蕙抽新。
城荒上处樵童小,
石藓分来宿鹭驯。
晴寺野寻同去好,
古碑苔字细书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情感。诗人在宁静的晨光中,看到平静的湖面和皎洁的月光,感到一种闲适的景致。暗淡的帷幕中,弥漫着浮动的烟雾,令人思绪纷飞。清晨的露水垂挂在花瓣上,花朵已经凋谢了一半,远处的微风轻轻吹动着新抽出的蕙草。城外荒凉的地方,一位小樵童在忙碌,石头上的苔藓分开,栖息着温驯的白鹭。在晴朗的寺庙旁,野外的寻访变得愉快,古老的碑文上,苔藓覆盖的字迹显得尤为清晰。
注释
- 平波:指平静的湖面。
- 落月:指清晨的月亮,落下的月光。
- 吟闲景:吟咏闲适的景色。
- 暗幌:暗淡的帷幕,形容在清晨的微光中。
- 清露:清晨的露水。
- 蕙:一种芳香的植物,常用来象征美。
- 樵童:砍柴的小孩。
- 石藓:石头上的苔藓。
- 鹭驯:驯化的白鹭,象征宁静与和谐。
- 古碑:古老的石碑,记录历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龟蒙,字汧,号逢源,唐代诗人,擅长律诗和绝句,其作品意境清新,语言优美,常以自然景象和人们的情感为题材。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晨,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人在一个闲适的早晨,观察周围的景色,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诗的开头描绘了平静的湖面和落下的月光,给人一种安静、悠闲的感觉。随着诗的推进,诗人通过对清露、微风、樵童和古碑等意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诗中的“樵童小”与“宿鹭驯”形成对比,既有自然的野趣,又有人间的温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此外,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加入了个人的感受,使得读者不仅能体会到景色的美丽,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波落月吟闲景:描绘湖面平静,月光映照的闲适景象。
- 暗幌浮烟思起人:在暗淡的帷幕下,浮动的烟雾引发了思绪。
- 清露晓垂花谢半:晨露悬挂在花瓣上,花已凋谢一半。
- 远风微动蕙抽新:微风轻拂,蕙草新抽出嫩芽。
- 城荒上处樵童小:在荒凉的城外,见到小樵童忙碌。
- 石藓分来宿鹭驯:石头上的苔藓分开,栖息着温驯的白鹭。
- 晴寺野寻同去好:在晴朗的寺庙旁,野外的寻访显得愉快。
- 古碑苔字细书匀:古老的碑文上,苔藓覆盖的字迹清晰而匀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平波落月”与“清露晓垂”,形成对称。
- 比喻:隐喻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展现心境。
- 拟人:将自然物象赋予人性,如“思起人”。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热爱,传达出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平波:象征宁静与安详。
- 落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静谧。
- 清露:象征新生与纯洁。
- 樵童:象征劳动与生活的真实。
- 鹭驯:象征和谐与安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樵童”是指什么?
- A. 砍柴的小孩
- B. 牧羊的小孩
- C. 渔夫的孩子
- D. 农民的孩子
-
“平波落月吟闲景”中的“平波”指的是什么?
- A. 湖面平静
- B. 海面波涛
- C. 风起云涌
- D. 河水流动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孟浩然《春晓》:描绘春天的美丽,展现生机与希望。
这两首诗与陆龟蒙的作品在主题和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深刻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陆龟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