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时间: 2025-01-01 17:34:23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

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

惆怅,正思惟。

意思解释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作者: 温庭筠 〔唐代〕


原文展示: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惆怅,正思惟。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湖面映照着秋天的明月,像雪一样洁白。在采莲的时节,小姑娘们涂着红粉在寒冷的浪潮中。心中惆怅,正在思索着什么。


注释:

  • 镜水: 形容水面平静如镜,反射出明月的样子。
  • 寒浪: 秋天的波浪,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小娘: 指年轻的女子,通常指采莲的女孩。
  • 惆怅: 形容心情忧伤、感伤的状态。
  • 思惟: 思考、回忆,带有一种沉浸在情感中的意味。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温庭筠,字飞卿,号青山,唐代诗人、词人。以词著称,风格清丽,善于描写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常被称为“花间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时代背景是唐朝的繁荣与诗词艺术的兴盛,温庭筠在这一时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个人的感受与社会的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透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惆怅。诗的开头通过“镜水夜来秋月,如雪”展现了一个宁静且清冷的秋夜景象,水面如镜,明月如雪,给予读者一种清新却又略显孤寂的感受。接着提到“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这不仅描绘了少女们在水中采莲的生动场景,更融入了她们的青春与美丽,形成了与寒冷秋夜的鲜明对比。

诗中蕴含的情感层次丰富,惆怅的心情在“正思惟”中显露无遗,似乎在思考着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孤独。整体而言,诗歌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生活的思考,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 描述秋夜的月亮照在静谧的湖水上,清澈明亮,宛如洁白的雪。
    2. 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 画面转向采莲的少女,她们在寒冷的水波中显得娇美而脆弱。
    3. 惆怅,正思惟: 表达内心深处的惆怅,思考着生活的种种,不禁让人感到一丝忧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 “如雪”形象地将明月的洁白与雪相提并论。
    • 对仗: “小娘红粉”与“寒浪”形成对比,突出少女的娇美与自然的冷峻。
    • 拟人: 通过“惆怅”赋予情感以生命,使其更具表现力。
  • 主题思想: 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青春易逝的感慨,反映了孤独和惆怅的情感。


意象分析:

  • 镜水: 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反思。
  • 秋月: 代表着孤独、思索的时光。
  • 小娘红粉: 体现了青春的美好与生命的脆弱。
  • 寒浪: 代表着生活的挑战与冷酷,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2. “镜水”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生命
    • B. 反思与宁静
    • C. 友情
    • D. 伤感
  3. “小娘红粉对寒浪”中的“小娘”指的是?

    • A. 年轻的女子
    • B. 老人
    • C. 男性
    • D. 小孩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温庭筠与李清照的诗词均以细腻的情感著称,但温庭筠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人生的思考,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对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与自我反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温庭筠词解》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