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四首 其二 那晚停电之一》
时间: 2025-01-19 20:09: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四首 其二 那晚停电之一
作者:崔荣江
一叠陈笺,三番嚼味。
案前小巧台灯。
照著弯眉,些微黛色春凝。
说来懊恼停了电,
令双眸堕入冥冥。
幸天边,细月如牙,
咬破窗棂。
偷闲且上中庭去,
看棠花开未,
怜弄枝横。
却恨蛩音,
扰人静听花声。
想来那朵应如我,
趁中宵检点心情。
寄相思挂在新钩,
直到平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停电的夜晚,诗人手中拿着一叠旧信纸,反复品味。桌上的小台灯照着他的弯眉,似乎隐隐透露着春天的气息。诗人感到懊恼,停电让他的眼睛陷入黑暗之中。然而,天边的月亮如同锋利的牙齿,透过窗棂照进来。诗人决定去中庭,看看棠树的花是否已开,怜惜那横枝。然而,蟋蟀的鸣叫干扰了他聆听花声的宁静。他想,那朵花也许和他一样,趁着夜深反思自己的心情。相思之情挂在新钩上,直到天明。
注释
- 陈笺:旧信纸,指往日的书信。
- 小巧台灯:形容灯具精致。
- 弯眉:形容人的眉毛弯曲,通常用于描写女性。
- 冥冥:形容黑暗模糊的样子。
- 细月如牙:比喻月光微弱而清冷,像牙一样锋利。
- 棠花:指海棠花,一种春天盛开的花。
- 蛩音:蟋蟀的鸣叫声,常用来形容秋夜的宁静。
- 新钩:指新挂的情思,象征相思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荣江,现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和自然为主题,善于用细腻的情感描绘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个人的生活体验作为创作基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一个停电的夜晚,诗人因静谧的环境而引发了对生活的思考。停电的情境让他更加关注身边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高阳台四首 其二 那晚停电之一》通过一个简单的停电情景,展开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细月如牙”和“棠花开未”,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美丽。诗人通过“懊恼停了电”的自述,展现了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思考。在黑暗中,他的思绪似乎更加清晰,反而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的前半部分描写了因停电而带来的无奈和孤独,后半部分则转向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特别是“想来那朵应如我,趁中宵检点心情”一句,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情感的审视与反思,展现了孤独中的自我对话。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形成了情感上的共鸣。诗人在静谧的夜晚中,与自然对话,反思自己的内心,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叠陈笺,三番嚼味。
诗人手中拿着旧信纸,反复品味,表现出对往事的怀念。 -
案前小巧台灯。
描绘了桌子上小巧的台灯,暗示了温馨的环境。 -
照著弯眉,些微黛色春凝。
月光照在诗人的眉毛上,带着春天的气息,暗示温柔的情感。 -
说来懊恼停了电,令双眸堕入冥冥。
停电让诗人感到无奈,眼前一片黑暗。 -
幸天边,细月如牙,咬破窗棂。
月亮透过窗户,带来光亮,象征希望。 -
偷闲且上中庭去,看棠花开未,怜弄枝横。
诗人决定去观察棠花,体现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珍惜。 -
却恨蛩音,扰人静听花声。
蟋蟀的声音打扰了诗人的思绪,表现出对宁静的渴望。 -
想来那朵应如我,趁中宵检点心情。
诗人将自己与花相类比,表达内心的思考。 -
寄相思挂在新钩,直到平明。
相思之情如同挂在钩子上,直到天亮,展现出对爱情的执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细月如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清冷与洁净。
- 拟人:如“怜弄枝横”,将花枝拟人化,展现诗人对自然的感情。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停电夜晚的描写,表达了孤独、思念和对生活细节的敏感。诗人以自然为镜,反映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陈笺:代表过去的回忆与情感。
- 台灯:象征温暖与希望。
- 月亮:代表孤独与思念。
- 棠花:象征美好与短暂。
- 蛩音:代表秋夜的宁静与干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手中拿着什么物品?
- A. 新信纸
- B. 陈笺
- C. 书本
-
诗中提到的昆虫声音是?
- A. 蟋蟀
- B. 蝉鸣
- C. 蜜蜂
-
诗人在黑暗中感到?
- A. 高兴
- B. 难过
- C. 无奈
答案
- B. 陈笺
- A. 蟋蟀
- C.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描写夜晚与思乡之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表现夜晚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中通过月光表达思乡之情,而崔荣江的这首诗则在停电的情境下,通过自然景象映射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两者都展示了夜晚的美与情感的深邃,但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
- 《中国诗词大辞典》
- 《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