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麈髦副白玉,挥弄柔毵毵。
不独效击拂,与君为指南。
诸生临广坐,辩口剧春蚕。
此物为解纷,吾常见不谈。
白话文翻译:
这根麈尾如同白玉般柔软,轻轻摇动,像是柔和的毯子一样。
它不仅可以用来驱赶蚊虫,更能在此时为你指引方向。
众多学子在广场上聚集,争论如同春蚕般热烈。
这种东西原本是用来化解纷争的,但我常常见到却不愿多谈。
注释:
- 麈髦:指用麈毛制成的扇子,形状柔软,轻便。
- 副白玉:形容麈尾的颜色和质地,像白玉一样洁白光滑。
- 毵毵:形容轻柔的样子。
- 效击拂:意为效仿用扇子轻轻挥动的动作。
- 诸生:指学生或学子。
- 临广坐:在宽阔的地方聚集坐着。
- 辩口剧春蚕:形容争论的激烈,像春天的蚕在不停地吐丝。
- 解纷:化解争执、纷争。
典故解析:
“春蚕”一词常用来比喻勤奋学习和争论不休的状态,古代诗人常用此意象来形容学子们的求知欲和争论热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曾任职于多个官职。他的诗歌多以清新俊逸、情感真挚著称。黄庭坚与苏轼、秦观、晏殊齐名,被称为“苏黄”二派,风格各具特色。
创作背景:
《和李文伯暑时五首》是黄庭坚与友人李文伯的诗歌对话,该诗作于夏季,表达在炎热天气中学子们热烈辩论的情景,反映了当时学术氛围的活跃。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麈尾的轻柔与学子们的热烈辩论,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学术争鸣的思考。开头以“麈髦副白玉”形象描述扇子的优雅,暗示一种清凉与舒适,似乎在提醒人们保持清醒与清爽的心态。在“诸生临广坐”中,诗人描绘了学子们在广场上热烈辩论的场景,暗喻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展现了学术讨论的生动。最后一句“此物为解纷,吾常见不谈”则流露出诗人对纷争的淡然,对争论的无奈与不欲干预的态度,仿佛在说,谈论知识固然重要,但争论本身却未必能解决问题。这种矛盾的态度使得整首诗增添了几分深邃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学术、争论乃至人生的深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麈髦副白玉:描绘扇子如白玉般轻柔,暗示其清凉。
- 挥弄柔毵毵:挥动扇子,给人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
- 不独效击拂:不只是用来驱蚊,更有指引方向的功能。
- 与君为指南:表示与朋友共享这一清爽的感觉。
- 诸生临广坐:众多学子聚集在此,表现出学术氛围。
- 辩口剧春蚕:形容辩论的激烈,像春蚕吐丝般奋力。
- 此物为解纷:扇子被视为化解纷争的工具。
- 吾常见不谈:诗人对纷争的冷淡态度,似乎不想参与其中。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春蚕”比喻学子们的争论,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构成对仗,使诗歌更具韵律美。
- 排比:通过词语的重复与结构的相似,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夏天的清凉和学子们的热烈讨论,表达了诗人对知识追求的赞美与对争论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清新、淡然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对学术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麈尾:象征清凉与舒适,代表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 白玉:象征纯洁与高雅,暗示知识的珍贵。
- 春蚕:象征勤奋与无休止的探索,体现学子们的求知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麈髦副白玉”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学子
- B. 扇子
- C. 春蚕
-
“诸生临广坐”中的“广”指的是什么?
- A. 广场
- B. 广泛的知识
- C. 广大的思想
-
本诗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 A. 争论的必要性
- B. 学术与生活
- C. 夏天的炎热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夏日南亭怀辛大》 -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思乡情怀,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
- 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与黄庭坚的作品相似,均表现了夏日的氛围与对友情的珍视,两者在意境上有共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黄庭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