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谒孔子庙(一作李百药诗)》
时间: 2025-01-02 17:48: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谒孔子庙(一作李百药诗)
作者: 刘斌 〔唐代〕
性与虽天纵,主世乃无由。
何言泰山毁,空惊逝水流。
及门思往烈,入室想前修。
寂寞荒阶暮,摧残古木秋。
遗风暧如此,聊以慰蒸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孔子庙的追思与感慨。虽然人的性情和才能是天生的,但在现实社会中却难以施展。何必提及泰山的崩毁,只是徒然惊叹于流水的逝去。走到庙门前,思念那往日的伟业,走进庙内,想起前人的修养。夕阳西下,庙前荒凉的阶梯显得格外寂寞,秋风中,古老的树木也在悄然凋零。遗留下来的风范如此温暖,只能稍稍安慰我对理想的追求。
注释:
- 性与:指人的性情和才能。
- 天纵:指天生的才能。
- 主世:治理世事。
- 何言:何必提及。
- 泰山毁:指泰山的崩毁。
- 空惊:徒然惊叹。
- 逝水流:指时间的流逝。
- 及门:走到庙门。
- 思往烈:思念往日的业绩。
- 摧残:遭到毁坏。
- 遗风:留下来的风范。
- 蒸求:对理想的追求。
典故解析:
孔子,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创立了儒家学派。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中提及孔子庙,意在表达对孔子及其思想的敬仰和追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斌,唐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风以清新见长,常常表达对古代先贤的敬仰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时代背景是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视,诗人希望通过对孔子庙的参访,寄托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思考。
诗歌鉴赏:
《和谒孔子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在孔子庙前,感受到了一种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诗的开篇就引入了“性与虽天纵”的思想,表达了对人与生俱来的才能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感。接着,通过对泰山毁灭的感慨,诗人将注意力引向了时间的流逝,暗示着无论多么伟大的事物终将消逝,留下的只是空灵的感叹。
“及门思往烈,入室想前修”两句,诗人通过走进庙宇,回忆起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借此表达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诗的最后几句,描绘了庙前荒凉的景象,古木凋零,夕阳西下,增添了几分寂寥与哀伤。尽管如此,遗留下来的孔子风范仍然给予了诗人某种精神上的安慰,这种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对比,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性与虽天纵,主世乃无由:探讨天生的才能与现实的无奈。
- 何言泰山毁,空惊逝水流:强调时间的不可逆转,感叹伟大事物的消逝。
- 及门思往烈,入室想前修:走到庙前,怀念先贤的丰功伟绩。
- 寂寞荒阶暮,摧残古木秋:描绘庙前的荒凉与凋零,增添孤独感。
- 遗风暧如此,聊以慰蒸求:尽管环境萧条,孔子的遗风依然能给人以慰藉。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的句子多有对仗工整之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泰山毁”和“逝水流”的比喻,表达了时间的无情。
- 拟人:对古木的描写,赋予其情感,使其更具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孔子庙的参拜,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历史的沉思,同时也反映了现实的无奈与时光的流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孔子庙:象征儒家思想与文化的传承。
- 古木:象征历史的沉重与岁月的流逝。
- 夕阳:暗示时间的结束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性与”指的是什么?
- A. 性情和才能
- B. 朋友和家人
- C. 生活和工作
-
“何言泰山毁”中,泰山的崩毁象征着什么?
- A. 现实的无奈
- B. 自然的力量
- C. 伟大的事物的消逝
-
诗人走到孔子庙前的心情是怎样的?
- A. 愉快
- B. 追思与感慨
- C. 生气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时间与历史的感慨,可以与《和谒孔子庙》进行对比,探讨两者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孔子与儒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