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新开湖即目》

时间: 2025-01-06 12:37:58

波飐金风,霜凋梧叶。

涟漪相送寻鶗鴂。

云何一去数盘桓,盘桓却未些儿辍。

特地回眸,蓦然相瞥。

深深爱更深深怯。

知君曾向水边行,水边添个人鸣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新开湖即目
作者: 程滨

波飐金风,霜凋梧叶。
涟漪相送寻鶗鴂。
云何一去数盘桓,
盘桓却未些儿辍。
特地回眸,蓦然相瞥。
深深爱更深深怯。
知君曾向水边行,
水边添个人鸣屧。


白话文翻译:

在金色的秋风中,湖面波光粼粼,霜降使梧桐叶子凋零。
涟漪轻轻荡漾,送走寻觅的鶗鴂。
怎么会在这里徘徊不去,
徘徊却又不肯停留片刻。
我特意回头,忽然与你四目相对。
爱的深沉却又让我倍感羞怯。
我知道你曾在水边游荡,
水边又添了一位轻声叫唤的行人。


注释:

  • 波飐:波浪轻轻荡漾的样子。
  • 金风:指秋风,金色象征丰收与成熟。
  • 霜凋:霜降使植物凋零。
  • 涟漪:水面上的小波浪。
  • 鶗鴂:一种鸟,常被视为春天的使者。
  • 盘桓:徘徊,停留不去。
  • 回眸:转头回看。
  • 鸣屧:水边的轻声呼唤。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鶗鴂”在古诗中常与春天的到来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希望与生机。而“盘桓”则体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程滨是当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合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诗人在初秋时节游历湖边,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内心情感的交错,反映出一种对逝去时光和爱情的追忆。


诗歌鉴赏:

《踏莎行 新开湖即目》是一首充满感性和情感张力的词作。开篇即用“波飐金风”描绘了初秋湖面的景象,金色的秋风与波光粼粼的湖水形成鲜明的对比,象征着丰收与成熟的季节。随着“霜凋梧叶”的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入一种惆怅的情绪,霜降的梧桐叶似乎在提醒着时光的流逝。

“涟漪相送寻鶗鴂”,这里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是对内心情感的寄托。在寻觅的过程中,鶗鴂的声音仿佛在呼唤着某种期待与希望,而诗人却因“盘桓却未些儿辍”的心态表现出对过去的留恋。

后半部分“特地回眸,蓦然相瞥”,则是情感的高潮。在此,诗人抓住了一个转瞬即逝的瞬间,爱的深沉与怯懦交织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面对爱情时的复杂心情。

整首词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结合,展现了诗人在秋日湖边的独特心境,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波飐金风:描绘了秋风轻拂湖面的景象,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2. 霜凋梧叶:霜降使得梧桐的叶子凋落,暗示了生命的无常。
  3. 涟漪相送寻鶗鴂:涟漪象征着思绪的涌动,寻觅的鶗鴂则代表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4. 云何一去数盘桓: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留恋。
  5. 特地回眸,蓦然相瞥:突兀的相遇,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情感氛围。
  6. 深深爱更深深怯:爱的深沉让人感到无比的羞涩与怯懦。
  7. 知君曾向水边行:诗人对过去的追忆,表达了对对方的思念。
  8. 水边添个人鸣屧:水边的呼唤增添了情景的生动性。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波飐金风”)、拟人(“涟漪相送”)、对仗(如“特地回眸,蓦然相瞥”)等手法,使得情感更加细腻和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爱情的深切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2. :象征时光的流逝与冷酷。
  3. 梧叶: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4. 涟漪:象征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涌动。
  5. 鶗鴂:象征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风”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霜凋梧叶”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命的繁盛
    b) 生命的脆弱
    c) 生活的快乐
    d) 生活的无奈

  3. 诗中的“鸣屧”指的是什么? a) 鸟的鸣叫
    b) 水边的呼唤
    c) 风的声音
    d) 人的低语

答案

  1. c) 秋季
  2. b) 生命的脆弱
  3. b) 水边的呼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慨,展现了对时光与人生的思考。
  • 李清照的《如梦令》则集中在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上,体现了女性独特的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现代诗歌选》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