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天鹦鹉》

时间: 2025-01-17 10:31:58

养来鹦鹉觜初红,宜在朱楼绣户中。

频学唤人缘性慧,

偏能识主为情通。

敛毛睡足难销日,亸翅愁时愿见风。

谁遣聪明好颜色,事须安置入深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养来鹦鹉觜初红,宜在朱楼绣户中。
频学唤人缘性慧,偏能识主为情通。
敛毛睡足难销日,亸翅愁时愿见风。
谁遣聪明好颜色,事须安置入深笼。

白话文翻译

我养的鹦鹉嘴巴刚刚变红,正适合在华丽的楼阁和绣花的窗户里。
它频繁地学习叫人,因其聪慧的天性,尤其能够识别主人,情感交流非常通畅。
收起羽毛安静地睡着,难以抵挡日光的侵扰,张开翅膀忧愁的时候更是想要感受风的吹拂。
是谁让这聪明又爱美的鸟儿被困在笼中,应该把它安置在更深的笼子里吗?

注释

  • :嘴巴,鸟的嘴。
  • 朱楼:红色的楼阁,这里象征着华美的环境。
  • 绣户:绣花的门窗,形容室内的华丽。
  • 频学唤人:频繁地学习叫人,体现鹦鹉的聪明。
  • 情通:情感沟通。
  • 敛毛:收起羽毛,指鹦鹉休息状态。
  • 亸翅:展开翅膀,表示鹦鹉渴望飞翔。
  • 谁遣:是谁让/允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寒碧,唐代诗人、散文家,兼任官职。刘禹锡以其清新淡雅的诗风著称,常常在诗中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和乐天鹦鹉》是刘禹锡在与友人乐天(白居易)的交往中所作,旨在描绘他所养鹦鹉的聪慧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与束缚的思考。诗中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宠物的热爱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鹦鹉为主角,展现了诗人对这一灵巧、色彩斑斓的鸟类的喜爱。首联通过“觜初红”描绘了鹦鹉的美丽形象,暗示其年轻和活力,适合在华丽的环境中栖息。接下来的两句则揭示了鹦鹉的聪慧与情感交流的能力,使得人和鸟之间的关系显得亲密而自然。

后两联则展现了鹦鹉在安静与飞翔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束缚的无奈。尤其是“谁遣聪明好颜色”,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被禁锢的遗憾,让读者体会到对自由的向往与对生命的深思。

整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描写动物的诗,更是对自然美、生命自由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刘禹锡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养来鹦鹉觜初红:诗人养的鹦鹉嘴巴刚刚变红,暗示它的年轻与活泼。
  2. 宜在朱楼绣户中:鹦鹉适合在华丽的环境中生活,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频学唤人缘性慧:鹦鹉聪慧,能够学习人类的语言,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
  4. 偏能识主为情通:鹦鹉能够识别主人,表现出情感的深厚与交流。
  5. 敛毛睡足难销日:鹦鹉在休息,收起羽毛,难以抵挡日光的侵扰,隐喻生活的无奈。
  6. 亸翅愁时愿见风:鹦鹉渴望飞翔,暗示对自由的向往。
  7. 谁遣聪明好颜色:疑问句,表达对鹦鹉被束缚的困惑与不满。
  8. 事须安置入深笼:鹦鹉最终被安置在深笼中,反映出生命的无奈与悲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鹦鹉的美丽与环境的华丽进行比较。
  • 拟人:将鹦鹉的情感与人类情感相联系,使诗句生动。
  • 对仗:如“敛毛睡足”和“亸翅愁时”,句式整齐,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鹦鹉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反映出对生命无奈的思考。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 鹦鹉:象征聪明与美丽,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 朱楼绣户:象征华丽的生活环境,反映出诗人的审美情趣。
  • 日光与风:象征生活中的压力与自由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朱楼”指的是什么?

    • A. 绿色的建筑
    • B. 华丽的红色楼阁
    • C. 古老的寺庙
    • D. 小溪边的房子
  2. 诗中鹦鹉的嘴巴是什么颜色?

    • A. 黑色
    • B. 红色
    • C. 绿色
    • D. 蓝色
  3. 诗人对鹦鹉的情感是怎样的?

    • A. 忽视
    • B. 喜爱与惋惜
    • C. 恨铁不成钢
    • D. 认为无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鹦鹉曲》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鹦鹉曲》也描写了鹦鹉,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自由的向往。两首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刘禹锡的作品更侧重于对束缚与自由的思考,而白居易则更注重对美的直观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以上是对《和乐天鹦鹉》的详细解析和学习材料,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