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张祜》

时间: 2025-01-04 09:02:24

白在东都元已薨,兰台凤阁少人登。

冬瓜堰下逢张祜,牛屎堆边说我能。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嘲张祜

作者: 朱冲和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白在东都元已薨,兰台凤阁少人登。
冬瓜堰下逢张祜,牛屎堆边说我能。

白话文翻译:

白居易在东都(长安)已经去世,兰台和凤阁这两处名胜已无人登临。
在冬瓜堰下碰见了张祜,他在牛粪堆边和我说他能做诗。

注释:

  • :指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
  • 东都:指长安,唐代的首都。
  • 兰台、凤阁:都是当时的名胜,象征着高雅、文人雅集的地方。
  • 冬瓜堰:指一个地名,可能是指诗人所处的地方。
  • 张祜:唐代诗人,以诗歌见长,但名声不如白居易。
  • 牛屎堆:暗指环境的卑微,和张祜的社会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冲和,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常常流露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文人风雅的嘲讽。

创作背景:

《嘲张祜》写于唐代,正值白居易已去世,文人风雅逐渐失去光辉,朱冲和通过描绘张祜在牛屎堆边的场景,表达对当时文人地位的讽刺以及对社会风气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朱冲和对张祜的嘲讽与对当时文人风气的批判。开篇提到白居易的去世,立即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导至文人之间的差异与对比。白居易作为当时的文坛巨匠,兰台和凤阁象征着文人的高雅与追求,而如今这些地方却无人问津,反映了文人精神的衰落。紧接着,诗中描绘了张祜在冬瓜堰下、牛屎堆旁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展现了张祜的窘迫与无奈,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社会对文人的漠视。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唐代文人的生存现状与精神困境,表现了朱冲和对文人不再受重视的深切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在东都元已薨:指白居易已去世,营造出一种悲伤氛围。
  • 兰台凤阁少人登:白居易的死使这些文人聚集的地方失去了光彩,象征着文坛的衰落。
  • 冬瓜堰下逢张祜:转向个人,与张祜的相遇加深了对比。
  • 牛屎堆边说我能:张祜的自我宣言在这个卑微的环境中显得格外讽刺,表现出他努力追求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白居易与张祜的对比,突显文人地位的变化。
  • 象征:兰台凤阁象征文人的追求与理想,牛屎堆则象征现实的卑微与失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唐代文人生活现状的描绘,表现了对文人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意象分析:

  • 兰台凤阁:象征着高雅与文人的理想追求。
  • 牛屎堆:象征现实的卑微与失落,反映了文人被社会遗忘的境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指的是哪位唐代诗人?

    • A. 杜甫
    • B. 白居易
    • C. 李白
  2. 诗中描述的环境主要是?

    • A. 兰台凤阁
    • B. 冬瓜堰
    • C. 牛屎堆
  3. 张祜在牛屎堆边说他能做什么?

    • A. 写诗
    • B. 读书
    • C. 画画

答案:

  1. B. 白居易
  2. C. 牛屎堆
  3. A. 写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悲伤。
  • 《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表达离别的情感,与《嘲张祜》中的社会批判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