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淳于秀才兰陵觐省》

时间: 2025-01-06 13:33:57

欢言欲忘别,风信忽相惊。

柳浦归人思,兰陵春草生。

撷芳心未及,视枕恋常盈。

此去非长路,还如千里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淳于秀才兰陵觐省
皎然 〔唐代〕
欢言欲忘别,风信忽相惊。
柳浦归人思,兰陵春草生。
撷芳心未及,视枕恋常盈。
此去非长路,还如千里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情感,作者在欢快的言语中希望能够忘却离别的伤感,但又被风中传来的消息所惊扰。诗中描绘了柳岸和归人的思绪,春天的兰陵草地生机勃勃。尽管心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未能如愿,但在床头的枕边依然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离别的路途并不遥远,但心中牵挂的情感却仿佛千里之远。

注释

  • 欢言:欢快的言语,表达了即将离别时的愉快心情。
  • 风信:风中的消息,暗指外界的干扰或情感的波动。
  • 柳浦:指柳树和水边,营造出一种柔和的自然景象。
  • 撷芳:采摘花香,引申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常盈:常常充满,形容对友人的思念。

典故解析

“兰陵”在古代是指一个地方,通常与春天的生机相联系,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生生不息的情感。诗中提到的“千里情”则突出离别的情感深厚,尽管地理上并不遥远,但心灵的距离却是漫长的。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写作送别和咏怀诗。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淳于秀才前往兰陵觐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现了深厚的友情和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开篇的“欢言欲忘别”展现了即将分别时的轻松气氛,但随之而来的“风信忽相惊”则暗示了内心的不安与忧虑。诗中通过“柳浦归人思”和“兰陵春草生”描绘出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感伤的氛围,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接下来的“撷芳心未及”表达了追求美好但未能实现的遗憾,而“视枕恋常盈”则是对友人的思念和眷恋,显示出内心的丰富情感。最后一句“此去非长路,还如千里情”道出离别虽然不是漫长的旅途,但情感的牵绊却让人感到遥远。整首诗在平静中透出深情,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唐诗的韵味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欢言欲忘别:离别时仍然言语欢快,试图忘却伤感。
    2. 风信忽相惊:外界的消息让人感到惊扰,暗示离别的情感。
    3. 柳浦归人思:柳树和水边引发对归人的思念。
    4. 兰陵春草生:春天的草生机勃发,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5. 撷芳心未及:尽管心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未能实现。
    6. 视枕恋常盈:枕边充满了对友人的思恋。
    7. 此去非长路:离去的路并不遥远。
    8. 还如千里情:但心中的情感却如千里之遥。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意象描绘,如“欢言”与“风信”,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内心的矛盾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友情的珍贵与离别的伤感,展现了人们在面对分别时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柳浦:象征着思念和柔情,柳树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 兰陵春草: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春天的景象与友情的美好相呼应。
  • 撷芳:代表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暗示人生的遗憾。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欢言欲忘别”的意思是?
      A. 欢快的言语
      B. 忘却离别的伤感
      C. 以上皆是

    2. “此去非长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离别的路途遥远
      B. 离别的情感深厚
      C. 期待重逢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 诗词对比

    • 比较皎然与王之涣的送别诗,虽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皎然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思念,王之涣则表现出壮阔的景象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