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有感》

时间: 2025-01-04 12:01:51

世味年来已遍尝,偶然呕出变文章。

鬓丝将秃难藏老,袜线为才恨不长。

咄咄人谁识殷浩,期期我欲学周昌。

眼前正是春光好,花木何曾尽向阳。

意思解释

春日有感

原文展示:

世味年来已遍尝,偶然呕出变文章。
鬓丝将秃难藏老,袜线为才恨不长。
咄咄人谁识殷浩,期期我欲学周昌。
眼前正是春光好,花木何曾尽向阳。

白话文翻译:

这几年我品尝了世间的各种滋味,偶尔将这些感受写成文章。
鬓发渐稀,难以掩饰衰老,才华似袜线般短暂,让我感到惋惜。
可叹的是,谁能识得我殷浩的才华,我渴望能像周昌那样出名。
眼前正是春光明媚的时节,花木又何曾不向阳而生呢?

注释:

  • 世味: 指世间的各种人生经历和滋味。
  • 呕出: 比喻将所感受到的情绪或经历表达出来。
  • 鬓丝: 形容头发,特指鬓角的头发。
  • 袜线: 比喻才华的短暂和有限。
  • 殷浩: 指历史上一个有才华的人。
  • 周昌: 周昌是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作者渴望能与之相提并论。
  • 春光: 春天的景色,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坚甫,现代诗人,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受到广泛关注。他的诗作常常反映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春日有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春天生机的赞美,反映了当代人对自我价值和社会认可的思考。

诗歌鉴赏:

《春日有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开篇以“世味年来已遍尝”引入,表达了对人生百味的体验,暗示岁月的积淀和对生活真谛的探寻。而“偶然呕出变文章”则揭示了作者将生活体验转化为文字的心路历程,表明写作不仅是表达,更是自我反思和理解的过程。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用“鬓丝将秃难藏老”和“袜线为才恨不长”描绘了衰老与才华短暂的感叹,流露出一种对时间无情的感慨。这里的“袜线”一词,生动形象地将才华比作短暂而易逝的线,传达出作者对自己才华有限的深切认知。

在对比历史人物的渴望中,作者提到“咄咄人谁识殷浩,期期我欲学周昌”,表达了对社会认同的渴望,以及对自身成就的焦虑。最后一句“眼前正是春光好,花木何曾尽向阳”则转为积极向上的情感,强调尽管人生充满挑战,但春天的美好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意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期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世味年来已遍尝: 表达作者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感受。
  2. 偶然呕出变文章: 把生活的感受转化为文字,体现创作的过程。
  3. 鬓丝将秃难藏老: 反映衰老的无奈,头发稀疏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4. 袜线为才恨不长: 以袜线比喻才华的短暂,表现对才能的惋惜。
  5. 咄咄人谁识殷浩: 对自身才能的怀疑与渴望被认同的心情。
  6. 期期我欲学周昌: 渴望获得与周昌相似的成就与名声。
  7. 眼前正是春光好: 赞美春天的美好,展现生机。
  8. 花木何曾尽向阳: 强调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向上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 "袜线为才恨不长"将才华比作短暂的袜线,形象而生动。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句子更具韵律感和美感。
  • 反问: "咄咄人谁识殷浩"通过反问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人生的感悟与春天的美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未来的希望。诗人通过对自我价值的反思,展现了生命的复杂性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光: 象征着希望与生机,代表新生与活力。
  • 鬓丝: 代表衰老与时间的流逝,感叹人生的无常。
  • 袜线: 比喻才华的短暂,表达对个人成就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世味年来已遍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人生经历的丰富感悟
    C. 对春天的赞美

  2. 诗中提到的“袜线”比喻什么? A. 生活的短暂
    B. 才华的有限
    C. 时间的流逝

  3. 作者希望像谁一样出名? A. 杜甫
    B. 李白
    C. 周昌

答案: 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春夜喜雨》 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战争带来的荒凉,与程坚甫的个人感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现代诗歌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