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时间: 2025-01-01 15:43:49

国事皆须救未然,汉家高阁漫凌烟。

功臣尽遣词人赞,不省沧洲画鲁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感
作者: 司空图 〔唐代〕

国事皆须救未然,
汉家高阁漫凌烟。
功臣尽遣词人赞,
不省沧洲画鲁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事务的忧虑,指出必须提前预防潜在的危机。提到汉朝的高楼大厦在云烟中飘渺,暗示政权的虚幻与不稳定。虽然功臣们都受到文人的赞誉,却未曾意识到沧洲的悲惨画面,这里提到的“鲁连”则指的是历史上的名士,提醒人们对历史教训的忽视。

注释

  • 救未然:指的是在事态发展之前采取措施,预防灾难或危机。
  • 汉家高阁:指的是汉朝的宫殿或建筑,象征着政权和繁华。
  • 凌烟:形容高阁如同在云烟中,暗示其不真实或虚幻。
  • 功臣:指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人。
  • 沧洲:指的是悲惨的境地,历史上曾有不少英雄名士遭遇不幸。
  • 鲁连:鲁连是春秋时期的名士,因直言敢谏而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空图,字子长,号青岑,唐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清新著称,尤其擅长咏史抒怀,表达对社会时事的关注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国家动荡、政治腐败加剧的时期。司空图在诗中感受到国家的危机,借助历史典故和个人感受表达了对社会的深刻忧虑。

诗歌鉴赏

司空图的《有感》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历史感和政治意识。诗中前两句“国事皆须救未然,汉家高阁漫凌烟”开篇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诗人以汉朝的高阁作为象征,表明虽然表面上繁荣,但实则虚幻不实,暗示着政权的脆弱与不稳。

后两句“功臣尽遣词人赞,不省沧洲画鲁连”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讽刺那些只会歌颂功臣而不重视历史教训的人。这里提到的“鲁连”不仅是对历史英雄的追忆,更是对当今政治局势的警醒,提醒人们应当以史为鉴,关注那些被忽视的悲惨现实。

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深沉,展现了司空图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历史的深邃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国事皆须救未然:表示国家事务需要提前预防,强调政治的预见性。
  • 汉家高阁漫凌烟:描绘汉代建筑的美丽与虚幻,寓意表面繁荣的背后却是政治的隐忧。
  • 功臣尽遣词人赞:批评功臣的赞美只是表面功夫,缺乏实际的反思与责任。
  • 不省沧洲画鲁连:提醒人们应关注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国事”与“功臣”形成对比,增强诗的对比效果。
  • 象征:高阁象征繁荣与虚幻,沧洲则象征历史的悲剧,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警示世人应当珍惜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意象分析

  • 高阁:象征繁荣与虚幻,代表着表面上的光鲜亮丽。
  • 沧洲:代表悲惨的历史与遭遇,警醒人们牢记过去。
  • 鲁连:象征着直言不讳的士人精神,强调历史教训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有感》的主题是什么?

    • A. 赞美功臣
    • B. 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 C. 对历史的怀念
  2. 诗中提到的“汉家高阁”象征什么?

    • A. 真实的繁荣
    • B. 表面虚幻的辉煌
    • C. 过去的辉煌
  3. “不省沧洲画鲁连”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历史的淡漠
    • B. 对历史的重视与警醒
    • C. 对功臣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 《登高》 by 杜甫: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个人与国家的悲痛。

诗词对比

  • 司空图与杜甫:两位诗人都关注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悲欢,但司空图更侧重于历史的教训,而杜甫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的苦闷与对社会的控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提供唐代诗人的代表作,了解诗人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对古诗的详细分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