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已》
时间: 2024-12-29 19:15: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已
作者: 陈子昂 〔唐代〕
孟秋首归路,
仲月旅一作旋边亭。
闻道兰山战,
相邀在井陉。
屡斗关月满,
三捷虏云平。
汉军追北地,
胡骑走南庭。
君为幕中士,
畴昔好言兵。
白虎锋应出,
青龙阵几成。
披一作据图见丞相,
按节入咸京。
宁知玉门道,
翻一作空作陇西行。
北海朱旄落,
东归白露生。
纵横未得意,
寂寞寡相迎。
负剑空叹息,
苍茫登古城。
白话文翻译
在孟秋的季节,我踏上归家的路。
在仲秋的日子里,我在边亭旅途中游览。
听说兰山的战斗胜利,
我受邀在井陉相聚。
多次的战斗,关口正值月圆,
三次捷报,敌云已平。
汉军追击北方敌人,
胡骑则向南逃窜。
你作为幕中的谋士,
往昔常言兵事。
白虎的锋芒应当显露,
青龙的阵势几乎成型。
披图见丞相,
按节入咸京。
怎知玉门的路,
反而是空虚的陇西之行。
北海的朱旄已落,
东归时白露已生。
纵然未能得志,
却寂寞无人相迎。
负剑空自叹息,
苍茫中登上古城。
注释
- 孟秋:指农历九月,秋季的开始。
- 仲月:指农历八月。
- 兰山:古地名,可能指战斗发生的地方。
- 井陉:古时的一个军事重镇。
- 屡斗:多次交战。
- 三捷:指三次战斗的胜利。
- 汉军:指汉朝的军队。
- 胡骑:指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
- 幕中士:指在幕府中担任职务的人。
- 白虎:象征武力的神兽。
- 青龙:象征军事力量的阵形。
- 咸京: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
- 玉门:古代边关,象征远行。
- 北海:暗指北方的战事。
- 朱旄:古代的战旗,象征军队的威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号陇西,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严谨、豪放,擅长表达慷慨激昂的情感,常以历史和现实为题材,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抱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对外战争频繁之时,诗人通过对战事的关注以及对归乡路途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战争与归乡的复杂情感。诗人在孟秋的归路上,既有对战事胜利的欣喜,又有对国事的忧虑。开篇的“孟秋首归路”设定了归乡的时间背景,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思乡的情绪。随后的描写中,通过对“屡斗关月满”“三捷虏云平”的叙述,展现出战斗的激烈和胜利的喜悦,同时也反映了对战斗过程的沉重思考。
诗中多次提及的“君为幕中士”,不仅是对友人的称呼,更是对自身身份的思索。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化军事生活的向往,但在“纵横未得意,寂寞寡相迎”中,又流露出无奈与孤独,显示出他对自身理想未能实现的无尽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如“白虎锋”“青龙阵”,构建了一个充满历史感和军事气息的氛围。诗人在苍茫的古城中登高望远,情感的复杂与深邃在字里行间流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孟秋首归路”:在孟秋的季节,我踏上归家的路。
- “仲月旅一作旋边亭”:在仲秋的日子里,我在边亭旅途中游览。
- “闻道兰山战”:听说兰山的战斗胜利。
- “相邀在井陉”:我受邀在井陉相聚。
- “屡斗关月满”:多次的战斗,关口正值月圆。
- “三捷虏云平”:三次捷报,敌云已平。
- “汉军追北地”:汉军追击北方敌人。
- “胡骑走南庭”:胡骑则向南逃窜。
- ...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虎锋应出,青龙阵几成”,通过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象征:白虎和青龙象征着武力与阵势,体现了对国家军事力量的关注。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同时流露出对归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诗人在古城的苍茫中,既有对历史的敬畏,也有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孟秋:象征着收获与思索。
- 白虎:象征着武力和战斗精神。
- 青龙:象征着战略和布局。
- 苍茫古城: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理想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战斗胜利发生在哪里?
- A. 井陉
- B. 兰山
- C. 玉门
- D. 北海
-
“负剑空叹息”中的“负剑”指的是什么?
- A. 佩剑自豪
- B. 无意战斗
- C. 归隐山林
- D. 战斗胜利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陈子昂的《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已》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陈子昂更注重个人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民生,显示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诗人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陈子昂诗文集》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