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时间: 2025-01-03 11:04: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灯前泪墨,灯前笑语,哀乐几曾如意?
娟娟月影透窗纱,便暗有不眠人起。
云鬟慵整,珠帘漫卷,翠袖高寒独倚。
凭阑若道有新愁,岂只在眉梢眼尾。
白话文翻译:
在灯下,泪水与墨迹交融,灯下的笑语与哀愁,几时能够如愿?
明亮的月影透过窗纱,想必有不眠的人在暗中起身。
慵懒的云鬟没有整理,珠帘随意卷起,翠绿色的袖子在寒冷中独自倚靠。
若是凭栏而望,若说有新的忧愁,那岂止在眉梢和眼角呢?
注释:
- 灯前泪墨:在灯光下流下的泪水与书写的墨迹,暗示悲伤与创作。
- 娟娟月影:月光柔和地照射,形容月色的美丽。
- 云鬟:古代女子的发型,形如云朵,代表女性的柔美与慵懒。
- 珠帘:用珠子制成的帘子,常见于富贵人家,象征奢华与柔情。
- 翠袖:绿色的袖子,象征青春与美丽。
- 凭阑:倚靠在栏杆上,表现一种思念或惆怅的姿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以“月影”、“灯前”等意象,传达对爱情与人生的感慨,符合古典诗词的情感表达。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茅于美,近现代著名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常有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思考。他的诗作多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茅于美的创作高峰期,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体验,反映出时代的复杂性和人们内心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鹊桥仙》以灯下的情景展开,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开篇以“灯前泪墨,灯前笑语”引入,展现了人生中的悲欢离合,诗人似乎在思考,哀乐是否有如意的时刻。接着“娟娟月影透窗纱”,月光的映照让孤独的情感愈发明显,这种宁静下的烦恼,暗示着诗人内心的不安和思念。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女子的慵懒与孤独,珠帘的漫卷、翠袖的高寒,营造出一种优雅而又冷清的氛围。最后一句“岂只在眉梢眼尾”,更是深入人心,表达了愁苦并不局限于表面的情感,而是潜藏在心底的复杂情绪。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爱的渴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灯前泪墨,灯前笑语”,灯下的泪水与笑声交织,展现悲欢交替。
- “哀乐几曾如意?”问句表达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 “娟娟月影透窗纱”,月光穿透窗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
- “便暗有不眠人起”,暗示夜深人静时,心中惆怅的人难以入眠。
- “云鬟慵整,珠帘漫卷”,描绘出女子的慵懒与无所事事,暗含一种孤独。
- “翠袖高寒独倚”,高寒的袖子暗示了女子的孤独与内心的冷清。
- “凭阑若道有新愁”,若在栏杆旁,似乎有新的忧愁滋生。
- “岂只在眉梢眼尾”,愁苦并非表面可见,隐含于内心的深处。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灯前泪墨”,将泪水比作墨迹,增添了悲伤的色彩。
- 拟人:如“娟娟月影”,赋予月影以情感,增强了意境。
- 对仗:如“云鬟慵整,珠帘漫卷”,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爱情的思索。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中孤独与愁苦的深刻感受,展现了诗人对情感的敏感与细腻。
意象分析:
- 灯:象征着光明与温暖,但在此却隐含着孤独与思念。
- 月影:代表夜晚的宁静与思绪的纷乱。
- 云鬟:象征女性的柔美与脆弱。
- 珠帘:代表富贵与优雅,同时也暗示孤独的生活。
- 翠袖:青春与美丽的象征,表现出女子的孤独与冷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茅于美
C. 杜甫
D. 白居易 -
“灯前泪墨,灯前笑语”中的“泪墨”比喻了什么? A. 喜悦
B. 悲伤
C. 失落
D. 希望 -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爱情的渴望
B. 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 《静夜思》 — 李白
- 《离骚》 — 屈原
诗词对比:
- 茅于美的《鹊桥仙》与李白的《静夜思》均涉及思念与孤独,前者细腻描写生活中的情感,后者则通过月亮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意象的使用上均有月亮的存在,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更为复杂,后者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鉴赏》
- 《茅于美作品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