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时间: 2025-01-19 19:08:04

调羹粉桂。

爱香种蕙。

自笑秋风野卉。

两椽茅屋对青山,初不羡、入云高弟。

将心自逸。

欲行且憩。

如爱清时有味。

桐江波上一丝风,尽容得、严光不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桥仙
作者: 王恽 〔元代〕

调羹粉桂。爱香种蕙。自笑秋风野卉。
两椽茅屋对青山,初不羡入云高弟。
将心自逸。欲行且憩。如爱清时有味。
桐江波上一丝风,尽容得严光不起。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调羹和粉桂,都是我所喜爱的香料和植物,常常自嘲秋风中野外的花草。
我住在两间茅屋中,与青山相对,根本不羡慕那些飞入云端的高人。
我将心情放松,想走又想停,仿佛生活在清新的时光中是那么有滋味。
桐江的波上轻轻飘来一丝风,连那严肃的光线也显得不再刺眼。


注释:

字词注释:

  • 调羹: 调味的勺子,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
  • 粉桂: 桂花的粉末,象征香气和美好。
  • : 蕙草,常用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 茅屋: 用草或茅草盖成的屋子,象征简朴的生活。
  • 青山: 代表自然的美和宁静。
  • 严光: 指强烈的光线。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入云高弟”,可理解为古代隐士或高人,表示对权势与名利的淡泊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展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厌倦之中,反映出元代士人的生活心态。


诗歌鉴赏:

《鹊桥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浮华名利的无所谓态度。诗中的“调羹粉桂”与“秋风野卉”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对美好物质生活的追求,而后者则表现了对自然生活的洒脱。王恽以“茅屋对青山”自我安慰,体现了一种对世俗的超脱与淡泊。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将心自逸”表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桐江波上一丝风”则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享受。整首诗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调羹粉桂。爱香种蕙。”:开头点出诗人对生活中香气和植物的喜爱,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自笑秋风野卉。”:自嘲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表现出对世俗的不屑。
  3. “两椽茅屋对青山,初不羡入云高弟。”:强调生活的简朴与对高人生活的无所谓,反映了诗人的自我价值观。
  4. “将心自逸。欲行且憩。”:内心的自由与宁静,想行又想停,展现了对生活节奏的掌控。
  5. “如爱清时有味。”:生活在清新的时光中,感受到深刻的生活滋味。
  6. “桐江波上一丝风,尽容得严光不起。”:自然的细腻与轻柔,诗人对生活的满意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调羹粉桂”比喻生活的美好。
  • 对仗:如“欲行且憩”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使自然景物具有人性,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心境开阔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调羹:象征美好的生活和味道。
  • 粉桂、蕙:分别象征香气与高洁的品德。
  • 茅屋、青山:象征简朴与自然的和谐。
  • 桐江波:象征宁静与流动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调羹粉桂”象征什么?
    A. 美好的生活
    B. 贫穷
    C. 繁华

  2. 诗人对“入云高弟”的态度是?
    A. 羡慕
    B. 无所谓
    C. 嫉妒

  3. “将心自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A. 焦虑
    B. 自由与宁静
    C. 忧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诗词对比:
王恽的《鹊桥仙》与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上有相似之处,但王恽更强调对简朴生活的热爱,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