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孙处士》

时间: 2025-01-17 10:47:02

生平酌与吟,谁是见君心。

上国一归去,沧波闲至今。

钟繁秋寺远,岸阔晚涛深。

疏放长如此,何人更得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怀孙处士
作者: 许彬 〔唐代〕

生平酌与吟,谁是见君心。
上国一归去,沧波闲至今。
钟繁秋寺远,岸阔晚涛深。
疏放长如此,何人更得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作者回忆与友人一起饮酒吟诗的日子,感叹能够理解友人心意的人少之又少。如今他已返回故国,心中仍怀念那种悠闲的生活。钟声隐约传来,秋天的寺庙似乎更远了,河岸宽广,晚潮深沉。这样的疏放与闲适,令人感到孤独,只有谁能再来寻访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生平:一生的经历。
  • 酌与吟:指饮酒与吟诗的生活。
  • 见君心:理解你内心情感的人。
  • 上国:指返回故乡或上层社会。
  • 沧波:形容江河的波涛。
  • 钟繁:寺庙中钟声的繁密。
  • 岸阔:河岸宽广。
  • 晚涛深:傍晚时分潮水涌动,声势浩大。
  • 疏放:形容心境的悠闲与自在。

典故解析:

  • 秋寺:多指隐逸生活的理想场所,象征高洁的志趣和宁静的心态。
  • 沧波:常用来比喻人生的波折和时光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彬,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际关系,情感细腻而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许彬与友人分别之后,表达了对友人深厚情谊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


诗歌鉴赏:

《寄怀孙处士》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诗中流露出许彬对友人深厚的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感慨。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情感真挚。首句“生平酌与吟”,即道出与友人相聚时的欢愉与共鸣,体现了友谊的珍贵。然而,随着时光流逝,彼此的相聚总是难以再现,这种难得的情谊让作者感到更加孤独。

“上国一归去”,暗示作者已经离开友人,回到自己的故乡,内心的怀念愈发浓烈。接下来的两句“钟繁秋寺远,岸阔晚涛深”,描绘了秋天寺庙的宁静与广阔的河岸,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对友人的思念。最后一句“疏放长如此,何人更得寻”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友人难以再聚的无奈与惋惜。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高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生平酌与吟:回忆过去与友人一起饮酒吟诗的快乐时光。
  • 谁是见君心:感叹能够真正理解友人心意的人并不多。
  • 上国一归去:表明作者已经离开,回到故乡,心中难免感伤。
  • 沧波闲至今:即使回到故乡,心中对生活的闲适依然怀念。
  • 钟繁秋寺远:钟声传来,秋天的寺庙似乎变得更加遥远。
  • 岸阔晚涛深:描绘了傍晚时分河岸的宽阔与潮水的深沉。
  • 疏放长如此:表达了自己对这种闲适生活的向往。
  • 何人更得寻:感慨这样的情谊难以再寻,只有孤独留存。

修辞手法: 本诗多用对仗和意象,展现了自然之美与情感之深。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景物与情感紧密结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的追忆,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与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反映了孤独和思念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生平:象征着人生经历。
  • 沧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波折。
  • 秋寺:象征宁静与隐逸,寄托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晚涛:象征着人生的沉重与深邃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秋寺”象征什么?

    • A. 热闹的城市
    • B. 隐逸生活的理想
    • C. 战争的场面
  2. 诗人对友人的情感是:

    • A. 忘却
    • B. 怀念与惋惜
    • C. 嫉妒
  3. “生平酌与吟”表达了什么?

    • A. 忧愁
    • B. 欢乐的回忆
    •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别》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的伤感,但更多地聚焦在离别的瞬间。而许彬的《寄怀孙处士》则通过回忆与感慨,展现了更长久的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代诗人研究》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