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将军之雁门》

时间: 2025-01-01 17:41:35

荒塞峰烟百道驰,雁门风色暗旌旗。

破围铁骑长驱疾,

饮血将军转战危。

画角吹开边月静,缦缨不信虏尘窥。

归来长揖功成后,黄石当年故有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荒塞峰烟百道驰,雁门风色暗旌旗。
破围铁骑长驱疾,饮血将军转战危。
画角吹开边月静,缦缨不信虏尘窥。
归来长揖功成后,黄石当年故有期。

白话文翻译:

荒凉的边塞上,烟雾弥漫,数百道山峰在风中驰骋,雁门的风色暗淡,旗帜也似乎失去了光彩。
破围的铁骑如长流般疾驰,饮血的将军在危急之中转战。
号角声吹响,边疆的月亮显得格外宁静,缦缨(汉代的贵族服饰)不相信敌人的尘埃能窥视到这里。
等到将军归来,功成名就时,黄石山下我们再相约。

注释:

  • 荒塞:指荒凉的边境地区。
  • 峰烟:山峰上升起的烟雾,形容环境艰苦。
  • 雁门:指雁门关,是著名的边防要塞。
  • 旌旗:指军旗。
  • 破围:指打破敌人的包围。
  • 铁骑:指骑兵。
  • 饮血:比喻战斗中流血。
  • 画角:古代的乐器,通常用于军中号角。
  • 缦缨:古代贵族的衣饰,象征身份和地位。
  • 虏尘:敌人带来的尘土,形容敌人的侵扰。
  • 黄石:指黄石山,寓意重聚的地方。

典故解析:

“黄石”常被用作隐喻,象征着归来的期望和未来的重聚。古代文人常以黄石山作为友谊和重聚的象征,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去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边塞诗为主,风格豪放,表现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与关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边疆战争频繁,诗人通过描述将军的英勇和边塞的壮丽,表达了对将士的激励与赞美。

诗歌鉴赏:

《送韩将军之雁门》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边塞诗。诗中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展现了将军在战斗中的英勇与坚韧。通过“荒塞峰烟百道驰”描绘出边疆的险恶与艰苦,增强了诗的视觉冲击力。接着“破围铁骑长驱疾”展现了将军的果敢与决绝,令人感受到战斗的紧迫感和激烈程度。

诗中通过“饮血将军转战危”表现了将军为国捐躯的壮烈,突显了战争的残酷。接下来,通过“画角吹开边月静”,在紧张的氛围中引入了宁静的夜色,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便在战斗中,依然有宁静的美好存在。

最后的“归来长揖功成后,黄石当年故有期”则表达了诗人对将军凯旋归来的期待,传达出一种对未来重聚的美好愿望,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和温暖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荒塞峰烟百道驰”:描绘边境的荒凉,气氛压抑。
  2. “雁门风色暗旌旗”:雁门的风景暗淡,军事气氛紧张。
  3. “破围铁骑长驱疾”:勇猛的骑兵突破敌人的包围,表现出将军的果敢。
  4. “饮血将军转战危”:将军在战斗中流血,显示出战争的残酷。
  5. “画角吹开边月静”:号角声响起,映衬出夜晚的宁静。
  6. “缦缨不信虏尘窥”:贵族身份的缦缨不再相信敌人的威胁。
  7. “归来长揖功成后”:期待将军凯旋归来。
  8. “黄石当年故有期”:重聚的期盼,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边塞的险恶比作“荒塞”,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将军的敬意、对边疆将士们的赞美,以及对未来重聚的美好期盼,情感深沉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塞:象征边疆的危险与孤独。
  • 铁骑:代表了勇敢与无畏。
  • 画角:象征号角声的号召与战斗的号角。
  • 黄石:象征未来的美好重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雁门”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友谊
    B. 危险的边疆
    C. 宁静的夜晚

  2.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批判
    B. 对将军的赞美与期待
    C. 对自然的描写

  3. 哪一句显示了将军的英勇? A. 饮血将军转战危
    B. 荒塞峰烟百道驰
    C. 归来长揖功成后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崔颢《黄鹤楼》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送韩将军之雁门》均描绘了边塞的壮丽,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写,而后者则强调战斗的残酷与将军的英勇。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边塞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