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落叶》
时间: 2024-12-29 20:22: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悲落叶
作者: 萧综 〔南北朝〕
悲落叶。联翩下重叠。重叠落且飞。从横去不归。长枝交荫昔何密。黄鸟关关动相失。夕蕊杂凝露。朝花翻乱日。乱春日。起春风。春风春日此时同。一霜两霜犹可当。五晨六旦已飒黄。乍逐惊风举。高下任飘飏。悲落叶。落叶何时还。夙昔共根本。无复一相关。各随灰土去。高枝难重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落叶的悲伤之情,落叶纷纷而下,相互重叠着,落下又随风飘飞,最终不再归来。曾经茂密的枝叶,如今只剩下稀疏的阴影。黄鸟在树间鸣叫,彼此失去联系。夕阳下的花蕊与凝露交错,清晨的花朵在阳光下显得凌乱。春日的气息让人感到混乱,春风与春日此时相伴。经历了一霜两霜,依然可以承受。然而,五晨六旦后,树叶已经开始泛黄。微风乍起,树叶随风飘扬,悲伤的落叶,何时才能回到树上?曾经同根共生,如今却已再无关联,各自随风而去,难以重攀高枝。
注释:
- 联翩:形容接连不断的样子。
- 重叠:重叠在一起。
- 荫:树荫,原指树木的阴影。
- 关关:形容鸟鸣声,常用来描绘鸟儿的叫声。
- 蕊:花蕊,指花的中心部分。
- 翻乱:翻动而杂乱。
- 夙昔:指从前,往昔。
- 灰土:指尘土,象征归属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综,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活在动乱的时代,其作品多表现个人的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他的诗风细腻而感伤,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那个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变迁,诗人通过落叶这一意象,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悲落叶》通过对落叶的细致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意识。开篇的“悲落叶”便直接表明了作者的情感基调,落叶不仅是自然现象,更引发了对人生、亲情和时光的反思。诗中“长枝交荫昔何密”,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黄鸟的鸣叫与落叶的凋零形成鲜明对照,增强了孤独感。
诗的后半部分,春风与春日的到来,似乎带来一丝希望,但随之而来的是对落叶的无奈与悲伤。诗人在表达对落叶的依依不舍时,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丰富的修辞,诸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情感更加生动。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有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存的无奈与对生命本质的追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悲落叶:直接表明主题,表达了对落叶的悲伤。
- 联翩下重叠:描写落叶如雨般纷纷而下,重叠在一起,增强了视觉效果。
- 落且飞:落下的叶子随风飘飞,暗示着失去的不可挽回。
- 长枝交荫昔何密:对比现在的稀疏与过去的茂密,感叹时间的变化。
- 黄鸟关关动相失:鸟儿的鸣叫与落叶的凋零形成对比,突出孤独感。
- 夕蕊杂凝露:描绘黄昏时分花蕊与露水交错的美丽,暗含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 朝花翻乱日:清晨的花朵在阳光下显得凌乱,象征着生命的无序。
- 乍逐惊风举:突如其来的风使落叶飘动,暗示着变化的不可预测。
- 夙昔共根本:曾经同根共生的情感如今已不复存在。
- 各随灰土去:落叶归于尘土,象征生命的归宿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落叶与人生的无常相提并论,增强情感的共鸣。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如“夕蕊杂凝露,朝花翻乱日”,使诗句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落叶这一意象,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表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悲伤与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叶:象征生命的结束与时间的流逝。
- 黄鸟:象征自由与失去的联系。
- 春风:象征希望与生机,但也暗示变化的不可预测。
- 灰土:生命的归宿,暗示人生的最终归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悲落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忧伤
-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黄鸟”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失落
- C. 繁荣
-
诗人通过落叶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 A. 生命的无常
- B. 自然的美丽
- C. 爱情的甜蜜
答案:
- B. 忧伤
- A. 自由
- A. 生命的无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静夜思》:李白通过月光与思乡之情相结合,传达孤独感。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感慨的情感,通过高处的视角来反思人生的无常与苦涩。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介绍了古代诗词的风格与技巧。
- 《诗经与楚辞》:分析了古代诗歌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