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钱子贞苏门感怀》
时间: 2025-01-01 13:59: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支木叶落,卢龙秋色来。
空闺有思妇,清夜悲且哀。
锦书为君寄,宝镜谁敢开。
膏沐不复容,绿发栖浮埃。
团团皎月辉,照彼单于台。
驰心在万里,出户聊裴回。
白话文翻译:
燕支的树叶已经落下,卢龙的秋色悄然来临。
空寂的闺房里,思念的女子在清冷的夜晚悲哀不已。
我写了华美的信件寄给你,但谁敢去打开那面宝镜呢?
我再也无法容颜如昔,青丝满头却沾染了浮尘。
皎洁的明月如团,照亮了那遥远的单于台。
我的思绪奔腾在万里之外,出门走动也只是为了消磨时间。
注释:
- 燕支:指燕山的支脉,象征北方的冷酷与荒凉。
- 卢龙:指卢龙山,位于北方,常与秋天景象相连。
- 思妇:思念丈夫的女子,常见于古诗中。
- 锦书:用精美的书信,寄托情思。
- 宝镜:象征美丽与青春,暗示难以面对的现实。
- 膏沐:指用香油洗澡,象征女性的美丽与妆容。
- 绿发:指年轻时的青丝,代表青春。
- 单于台:单于是古代匈奴的统治者,台指的是高台,象征遥远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奎,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尤其是恋爱与离别。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在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余,结合了秋天的萧瑟景象,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诗歌鉴赏:
《次钱子贞苏门感怀》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孤独感。开篇以“燕支木叶落,卢龙秋色来”描绘了秋天的萧条气氛,仿佛暗示着爱情的渐行渐远。空闺的思妇,映射出诗人的内心孤独与悲凉,清冷的夜晚更是加重了这种情感。
接着,诗人通过“锦书为君寄,宝镜谁敢开”的句子,表达对爱情的寄托与现实的无奈。信件象征着期待与希望,但宝镜的隐喻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面对的苦涩,暗示着青春的流逝与美好的逝去。最后几句“团团皎月辉,照彼单于台”,则通过皎洁的月光与遥远的单于台,展现出思念的深远与无尽,虽身处万里之外,心中始终挂念着那个人。
整首诗情感细腻,通过景物描写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爱与生活的思考,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燕支木叶落:细腻的秋景,象征凋零与哀伤。
- 卢龙秋色来:描绘北方的秋天,增添了诗的沉重感。
- 空闺有思妇:突显孤独的情感,思妇的形象生动鲜明。
- 清夜悲且哀:夜晚的悲哀,加重情感的沉重。
- 锦书为君寄:寄托情思的华美书信,象征希望。
- 宝镜谁敢开:面临现实的无奈,暗示对青春的惋惜。
- 膏沐不复容:对美丽时光的追忆,表现失落感。
- 绿发栖浮埃:青春已逝,生活的现实压迫。
- 团团皎月辉:月亮的明亮,象征思念的深远。
- 照彼单于台:远方的思念,带有历史与文化的厚重。
- 驰心在万里:心中思念的奔腾,表现情感的急切。
- 出户聊裴回:出门只是为了消磨时间,体现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信比作锦绣,反映了深厚的感情。
- 拟人:月亮的光辉如同人心,照亮思念之路。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思念与孤独展开,表达了对过往爱情的缅怀以及对现实无力感的深刻反思。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之间的和谐共鸣。
意象分析:
- 燕支木叶:秋天的象征,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凋零的情感。
- 空闺:孤独与思念的场所,增添了诗的悲凉气氛。
- 锦书:寄托深情的信件,象征希望与爱情的渴望。
- 宝镜:美丽与青春的象征,暗示对过去的怀念。
- 皎月:思念的象征,明亮而遥远,照耀着诗人的心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清夜悲且哀”中的“清夜”指的是?
- A) 明亮的夜晚
- B) 寂静的夜晚
- C) 漆黑的夜晚
答案:B) 寂静的夜晚
-
“锦书”为谁寄?
- A) 朋友
- B) 君
- C) 母亲
答案:B) 君
-
诗中提到的“团团皎月辉”象征着什么?
- A) 现实的无奈
- B) 思念的深远
- C) 生活的美好
答案:B) 思念的深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郭奎的《次钱子贞苏门感怀》与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均表达了思念之情,但郭奎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秋天的意象,展现了对爱情的深刻反思,而李白则是通过月光与故乡的对比,展示了更加直接的思乡情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郭奎研究》
- 《古诗词鉴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