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绝句》
时间: 2025-01-01 11:12: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甫的《三绝句》
楸树馨香倚钓矶,
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
可忍醒时雨打稀。
门外鸬鹚去不来,
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
一日须来一百回。
无数春笋满林生,
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
客至从嗔不出迎。
白话文翻译
在钓鱼的石崖上,楸树散发着香气,刚刚剪下的花蕊还未飞散。与其在醉酒中任风吹散,不如忍受清醒时细雨打落的稀疏。
门外的鸬鹚不再回来,沙滩上忽然感到彼此的猜疑。从今以后,我便懂得人心的变化,一天中要来一百次。
无数的春笋在林中生长,柴门紧闭阻断了行人。等到下次再来时,看到竹子长成样子,客人来时我却不愿意出来迎接。
注释
- 楸树:一种落叶乔木,花香四溢。
- 钓矶:钓鱼的岩石或岸边。
- 斩新花蕊:刚剪下的花蕊,意指新鲜。
- 醉里:形容酒醉的状态。
- 鸬鹚:一种水鸟,常用于捕鱼。
- 沙头:沙滩的前端。
- 春笋:春天生长的竹笋,象征生机和繁荣。
- 密掩:紧紧关闭,不让人通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晚唐诗坛的杰出代表。杜甫生活在动荡的时代,经历了安史之乱,作品多表现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三绝句》创作于杜甫晚年,诗中流露出对人情世故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在动荡的时代,杜甫对人性和人生的理解愈加深刻,体现出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三绝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人际关系的反思,展现出杜甫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楸树的香气与钓矶的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杜甫在醉酒与清醒之间的挣扎,折射出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接着,鸬鹚的离去和眼神的猜疑,暗示着人际关系的微妙与复杂,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令人叹服。
最后两句提到春笋和柴门,象征着生命的繁茂与个人的孤独。杜甫以“会须上番看成竹”自许,表示自己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客人来时的冷淡迎接则反映了诗人在经历了世事变迁后的心态,既有对人情的失望,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交替中,展现了杜甫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慨,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人情的思考,极具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楸树馨香倚钓矶:描绘自然景象,楸树的香气弥漫在钓鱼的岩石旁,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斩新花蕊未应飞:刚剪下的花蕊尚未飘散,象征着青春的短暂与美好的瞬间。
- 不如醉里风吹尽:醉酒时对美好事物的享受与放纵,反映诗人内心的挣扎。
- 可忍醒时雨打稀:清醒时,细雨打落的无奈,与醉酒时的释放形成对比。
- 门外鸬鹚去不来:象征人与人之间的疏离,鸬鹚的离去暗示失去的联系。
- 沙头忽见眼相猜:在沙滩上彼此的猜疑与不信任,反映人际关系的复杂。
- 自今已后知人意:诗人从此明了人心的变化,感叹人情冷暖。
- 一日须来一百回:强调对人情的渴望与失落,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盼。
- 无数春笋满林生:春笋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勃发。
- 柴门密掩断人行:柴门紧闭,象征着孤独与与世隔绝。
- 会须上番看成竹:期待未来的变化与成长。
- 客至从嗔不出迎:对客人的冷淡回应,反映内心的无奈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象比喻人生感悟。
- 拟人:通过鸬鹚的离去和眼神的猜疑,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严谨,形成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杜甫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与思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反映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楸树:象征美好与宁静。
- 鸬鹚:象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疏离。
- 春笋:象征生命力与繁荣。
- 柴门:象征孤独与隔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植物是?
- A. 梅树
- B. 楸树
- C. 桃树
- D. 柳树
-
填空题: 在诗的开头,楸树的香气弥漫在__旁。
-
判断题: 诗人对客人的态度是热情的。(对/错)
答案:
- B. 楸树
- 钓矶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李白同为唐代诗人,但杜甫更关注社会现实,诗风沉郁悲凉,而李白则偏向于豪放与个性。杜甫的《三绝句》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在描写自然与人情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表现孤独与无奈,后者则体现了乐观与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杜甫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