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四首·其四》

时间: 2025-01-17 08:44:07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白话文翻译:

药草的枝叶青翠而润泽,颜色超过了棕色的亭子,进入了草亭。
山间的苗满是生长,惭愧于得到的赞誉,根却藏在缝隙之中,害怕显露出形状。

注释:

  • 药条药甲:药草的枝条和叶子。
  • 润青青:形容药草生机盎然,色泽鲜亮。
  • 色过棕亭:颜色比棕色的亭子更为鲜艳。
  • 苗满空山:山间长满了药苗。
  • 惭取誉:因得到的赞誉而感到羞愧。
  • 根居隙地:根部隐藏在缝隙中。
  • 怯成形:害怕显露出本来的形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杜工部,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其一生经历了唐朝的盛世与衰落,生活困苦,诗作多以描写社会疾苦、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沉郁悲壮。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杜甫晚年,时值国家动乱,民生困苦。杜甫以诗歌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与忧虑,尤其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的诗歌更加关注民生疾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药草的生长状态,隐喻了杜甫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出现的“药条药甲润青青”,展现了生命的勃勃生机和自然的美好,然而随着后文“惭取誉”的出现,诗人将这种生机与外界的认可进行了对比,表现出一种对自我价值的反思与质疑。药苗虽然生长旺盛,却“怯成形”,暗示其内心的不安与迷惘。

杜甫在这首诗中使用了色彩的对比,将青翠的药草与棕色亭子相对照,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同时也隐喻了诗人与世俗的关系。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深切思考,反映出他对社会的关心与对自我价值的不断追寻。

此外,诗中“根居隙地”这一意象,表现出一种对生存空间的渴求,暗含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生存境遇的同情。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深刻的哲理,体现了杜甫对生命与存在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药条药甲润青青:描绘药草的繁茂生长,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
  2. 色过棕亭入草亭:强调药草的美丽,形成对比,暗示诗人与社会的距离。
  3. 苗满空山惭取誉:表达了对得到赞誉的羞愧,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4. 根居隙地怯成形:隐喻诗人对自我存在的恐惧与不安,表现出一种脆弱的生存状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药草的青翠与棕亭的颜色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人在社会中的孤独感。
  • 拟人:药草的生长状态被赋予人性,表现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 象征:药草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反映出对社会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表达了对个人存在价值的反思与对社会底层生存状态的同情,体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深邃思想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药草:象征生命与希望,同时也隐含着社会的隐忧。
  • 棕亭与草亭:对比的景物,象征着社会的认可与孤独。
  • 苗与根:分别代表希望与生存的状态,体现了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药条药甲润青青”描绘的是哪种植物?

    • A. 药草
    • B. 花朵
    • C. 树木
    • D. 草地
  2. 诗人对获得的赞誉感到怎样的情感?

    • A. 自豪
    • B. 羞愧
    • C. 无所谓
    • D. 喜悦
  3. “根居隙地怯成形”中的“怯”字表明了什么?

    • A. 强大
    • B. 自信
    • C. 恐惧
    • D. 无畏

答案:

  1. A. 药草
  2. B. 羞愧
  3. C. 恐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登高》-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李白《静夜思》
    • 杜甫在《春望》中描绘了战争带来的苦难,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李白则通过对月思乡,表达了个人情感的孤独。两者分别从社会与个人两个角度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传》- 研究杜甫生平与创作背景的专著
  • 《唐代诗歌研究》- 相关的学术论文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