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望》

时间: 2025-01-17 08:38:17

白帝更声尽,阳台曙色分。

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

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帝更声尽,阳台曙色分。
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
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

白话文翻译:

白帝山的钟声已停止,阳台上开始透出晨曦。
高峰上寒冷的阳光洒下,重重叠叠的山岭中仍留有霾云。
大地裂开处江帆隐没,天空清朗中能听到树叶的声音。
荆门的门前对着麋鹿,想必你我应该一起成为一群。

注释:

  • 白帝:指的是白帝城,位于重庆,是唐代著名的地名。
  • 阳台:指的是日出的地方,象征着光明的开始。
  • 高峰寒:高峰上寒冷的阳光,表现出清晨的气候。
  • 叠岭:指重重叠叠的山岭,形象地描绘了山的层次感。
  • 地坼:地面裂开的意思,形象地展现了江面上的情景。
  • 木叶闻:指的是能够听到树叶的声音,展现出静谧的自然环境。
  • 荆扉:指的是荆门的门,象征着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 麋鹿: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创作背景:

《晓望》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人民遭殃。他在这首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渴望平静的心情,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晓望》是一首描绘清晨自然景色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晨曦初现的美丽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开篇“白帝更声尽,阳台曙色分”,以白帝山的钟声停止为引,象征着夜晚的结束,晨光的到来,展现出一种希望与新生。接下来的“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则通过高峰的寒冷和云雾的叠加,表现出一种清冷的美感,仿佛在诉说着早晨的清新与宁静。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诗人通过对江面与天空的描绘,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江帆的隐没和树叶的声音,带来了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感受。而最后一句“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则以荆门的宁静和麋鹿的出现,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暗含着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好期望。

整首诗虽然短小,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理想,体现了杜甫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帝更声尽:白帝山的钟声已经停止,象征着夜晚的结束。
  2. 阳台曙色分:阳光开始透出,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3. 高峰寒上日:高峰上寒冷的阳光照射,突显清晨的寒意。
  4. 叠岭宿霾云:山岭重叠,霾云残留,展现出自然的层次感。
  5. 地坼江帆隐:地面裂开,江帆隐没,描绘出江面的静谧。
  6. 天清木叶闻:天空清朗,可以听到树叶的声音,表现出宁静的氛围。
  7. 荆扉对麋鹿:荆门的门前对着麋鹿,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
  8. 应共尔为群:暗示着希望与自然共存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创造出意境。
  • 对仗:诗句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木叶闻”的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命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通过清晨的景象,诗人展现出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希望与安宁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帝:象征着清晨的开始与希望。
  • 阳台:代表光明与新的生活。
  • 高峰、叠岭:象征自然的雄伟与神秘。
  • 江帆:象征人类活动的隐没与自然的宁静。
  • 麋鹿:代表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帝”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长安
    b) 重庆
    c) 杭州

  2.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c) 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3. “阳台曙色分”中的“曙色”意指什么? a) 夜晚的结束
    b) 日出的光芒
    c) 夕阳的余晖

答案:

  1. b) 重庆
  2.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3. b) 日出的光芒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李白《早发白帝城》: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情感。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晓望》与王维的《鹿柴》,两首诗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杜甫更强调政治背景下的生活状态,而王维则更纯粹地描绘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