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时间: 2025-01-08 22:25:47

谟觞馆,亦是学人词。

广博尚能承乐教,西洲曲子作新辞。

鼓吹太平时。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望江南

作者: 卢前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谟觞馆,亦是学人词。
广博尚能承乐教,
西洲曲子作新辞。
鼓吹太平时。


白话文翻译:

在谟觞馆里,学者们也在吟咏诗词。
博大精深的学问能够承接音乐的教导,
西洲的乐曲成为了新的词作。
在太平盛世的背景下,奏响这一切。


注释:

  • 谟觞馆:指的是一个诗歌或音乐的交流场所,通常是文人聚集之地。
  • 学人词:指的是学者们所作的诗词,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 乐教:指音乐的教导,强调音乐在文化教育中的重要性。
  • 西洲曲子:特指西洲的乐曲,可能指某种地方风格的音乐。
  • 鼓吹太平:形容在太平盛世的环境中,传播美好的音乐和诗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前,近代诗人,活跃于清末民初,作品多涉及抒情、咏物,风格清新自然。他在诗词中常常融入对社会、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望江南》创作于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诗人借此作品表达对太平盛世的欣喜和对文化繁荣的向往,展现了对音律和文学艺术的热爱。


诗歌鉴赏:

《望江南》是一首描绘和歌颂太平盛世的古诗,表现了作者对文化艺术繁荣的欣喜。诗中提到的"谟觞馆"是文人雅集的场所,象征着知识和文化的传承。在这里,学者们吟咏着诗词,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和艺术创作的推崇。

诗中"广博尚能承乐教"一句,强调了知识的广博不仅限于诗词,还包括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表明了多样化的文化传承。而"西洲曲子作新辞"则突出了地方文化的创新,说明在传统基础上,新的艺术形式得以发展,显示出文化的活力与创造力。

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出一种和谐、安宁的氛围,表达了对美好时代的向往。诗人通过对音乐和诗词的描绘,展现出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美好期待,表现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谟觞馆,亦是学人词。
    这里描绘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场所,强调了文人们的聚集与创作。

  2. 广博尚能承乐教,
    这句强调知识的深广,能够承接音乐的教导,显示了文化的交融。

  3. 西洲曲子作新辞。
    说明地方文化在传统中焕发新生,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4. 鼓吹太平时。
    表达了在和平时代中,人们的欢快与乐观情绪。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句之间的结构相对,形成一种和谐的韵律感。
  • 比喻: 通过“乐教”与“学人词”的结合,暗示文化的教育功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强调文化艺术在社会和谐中的重要性,表现了对传统与创新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谟觞馆:文化交流的象征。
  • 乐教:音乐与文化的教育功能。
  • 西洲曲子:地方文化的代表,象征创新。
  • 太平时: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谟觞馆"主要指什么?

    • A. 酒馆
    • B. 文人聚集的场所
    • C. 学校
  2. "西洲曲子"代表什么?

    • A. 古代乐器
    • B. 地方音乐
    • C. 诗词的风格
  3. 诗中强调的主题是什么?

    • A. 战争
    • B. 文化繁荣与太平盛世
    • C. 自然景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卢前的《望江南》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注重文化艺术的发展,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某某
  • 《诗词与音乐的关系》 - 张某某

以上内容为对卢前《望江南》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