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时间: 2025-01-08 23:28:14

春去也,白雪尚飘零。

万里归人骑快马,到家时节藕花馨。

那更忆长城。

妾薄命,两鬓渐星星。

忍唱乾淳供奉曲,断肠人听断声。

肠断泪如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春去也,白雪尚飘零。
万里归人骑快马,到家时节藕花馨。
那更忆长城。妾薄命,两鬓渐星星。
忍唱乾淳供奉曲,断肠人听断声。
肠断泪如倾。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去,白雪依然飘落。
远道归来的人骑着快马,抵达家乡时正是藕花飘香的季节。
不禁更想起那长城。我的命运薄弱,头发两鬓逐渐变白。
勉强唱起供奉的曲子,听的人都为之断肠。
我的心如同倾泻的泪水。

注释:

  • 春去也:春天已经过去。
  • 白雪尚飘零:春天已尽,但白雪仍在飘落,象征着寒冷和凋零。
  • 万里归人:远道而归的人,指归家的游子。
  • 藕花馨:藕花的香气,象征着美好的家乡和春天的气息。
  • 长城:象征着国家的边防和历史的沧桑。
  • 妾薄命:我命薄弱,指的是自身命运的不幸。
  • 两鬓渐星星:两鬓渐白,形容年华老去。
  • 忍唱乾淳供奉曲:勉强唱起供奉的曲子,表达内心的痛苦。
  • 断肠人听断声:听者也随之感到心痛。
  • 肠断泪如倾:形容悲伤极了,泪水如倾泻而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容淑,南宋时期的女诗人,其作品多以感情细腻、意境优美著称。她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常常以个人的命运与历史的变迁相结合,抒发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秋之际,诗人借助春天的更替,抒发对归乡的渴望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诗中流露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望江南》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字里行间中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离去和归人归家的景象。首句“春去也,白雪尚飘零”,便以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寒冷与春暖的冲突,暗示着诗人心中的孤独与凄凉。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归人骑快马的情景,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渗透着浓浓的乡愁。藕花的馨香不仅是春天的象征,也是家乡美好的象征,令人倍感温暖。

然而,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开始流露出对命运的感慨,“妾薄命,两鬓渐星星”显示了岁月的无情与个人命运的无奈。最后几句,诗人以“忍唱乾淳供奉曲”来表述内心的苦楚,断肠的情感在此处达到高潮,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词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及对命运的无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去也,白雪尚飘零:春天已逝,但白雪仍在飘落,象征时光的流逝和心情的凄凉。
  2. 万里归人骑快马,到家时节藕花馨:描写归人的情景,寄托了对家乡的美好期待。
  3. 那更忆长城:长城不仅是国界的象征,也唤起了对历史和往昔的回忆。
  4. 妾薄命,两鬓渐星星:自感命运薄弱,头发渐白,体现了岁月的无情与个体的悲哀。
  5. 忍唱乾淳供奉曲,断肠人听断声:唱歌的同时,心中却充满了痛苦,增添了悲伤的气氛。
  6. 肠断泪如倾:悲伤难以自已,泪水如同倾泻而下,极富表现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肠断泪如倾”,通过比喻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妾薄命,两鬓渐星星”,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象征:白雪与藕花分别象征着失去和美好,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归乡的情景与抒发对命运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展现出一种深厚的乡愁与对人生无常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希望与生机。
  • 白雪:象征寒冷与孤独。
  • 藕花:象征美好与温暖。
  • 长城:象征历史与国土。
  • 泪水:象征悲伤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春去也,白雪尚飘零”中“春去”意味着什么?

    • A. 春天来了
    • B. 春天已过去
    • C. 春天即将来临
    • D. 春天不再
  2. 诗中提到的“藕花馨”象征着:

    • A. 回忆
    • B. 美好的家乡
    • C. 冷漠
    • D. 失落
  3. “妾薄命”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感到自豪
    • C. 觉得无奈
    • D. 感到快乐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出对故乡的怀念与对过往的追思。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周容淑《望江南》 vs 李清照《如梦令》:两首词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周容淑更加强调了个人命运的无奈,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展现了浓烈的情感与细腻的描写。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词三百首》
  •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